2006年12月13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V、VI汽车排放标准。照理说,别人的新标准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发展,即使有,也不会那么直接。不过,这两个标准还是在业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原因有二:第一,我们每年从欧盟大量进口汽车,新排放标准势必抬高部分进口车价格;第二,我们的汽车排放标准长期以来采取“紧盯欧盟”的做法,目标是在2020年前达到与世界排放标准同步,如果继续参考这两个新标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对于整个汽车行业都是很大的挑战。
2004年7月1日全国已经实现国Ⅱ排放标准,整个实施过程比较顺利,技术成熟,难度不大。按照“三年一提升”的规划,将在今年7月1日前全国范围内实现国Ⅲ排放标准(2010年7月实施国IV),但这次面临的困难不少,目前为止,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实现国Ⅲ排放标准。
据中石化最近的权威透露:满足国Ⅲ标准,必须供应含硫量小于150ppm的燃油。这需要大量投入,初步估算约300亿元,并且技术改造需要时间,要到2009年末,才能普遍供应含硫量低于150ppm的燃油,这比规定的时间整整迟了两年半。只有满足国III标准的车辆加上满足国Ⅲ标准的油品,排放出的气体才能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缺一不可。所以,对于国Ⅲ排放能够顺利实施,不仅笔者存在疑问,据报道,政府相关部门也在郑重考虑是否推迟国Ⅲ标准的实施时间。
全球变暖趋势明显,保护环境更为紧迫,所以欧盟这次实施欧V和欧VI中间间隔的时间从先前的五年降低为三年,并且是一次比一次更严格的标准。
话说回来,欧V和欧VI虽然严格,但是它的侧重点是控制柴油轿车的排放。在欧洲,柴油轿车无论是从市场销售还是保有量都是举足轻重,近些年来,几乎每一款在欧洲投放的新车都必定配有柴油动力系统,这次通过欧V、欧VI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对象瞄准柴油轿车,而这样的标准明显不符合我们的市场情况,虽然中国2006年汽车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但其中柴油轿车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完全没必要再跟进欧盟的排放法规,而是根据自己的市场情况、燃油情况以及技术水平制订独立的排放限制标准,并且,这也是成为汽车强国的必备条件。(周伟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