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汽车三包征求意见草案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了,到目前为止依然停留在草案阶段。国内各大车厂都对草案提出了种种修改意见,力图将自身风险降到最低;而草案中涉及到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细节还未最终完善。从某种角度看,三包政策的出台过程是一次汽车厂家与消费者的博弈。
汽车质量如何进行专业鉴定是核心的话题。由于独立于厂家和经销商的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太少且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有人担心相关技术和故障检测机构与厂家的业务往来会影响到对汽车故障的最后评价,而买方和卖方的强弱对比也会对责任的鉴定形成障碍。其次,高昂的一系列鉴定费用也会让消费者的维权道路困难重重。有专家指出,在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下,“谁投诉谁举证”这一在绝大多数领域通行的原则对于解决汽车质量问题并没有实际意义,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的质量纠纷。举证环节繁杂成本过高,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措施,汽车“三包”还难以成为消费者的维权利器。
最后,三包法规的针对对象也存在不少争议。应该说草案中的一些限定对“三包”政策的完整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取消这些限定,“三包”的规定将更复杂,短期内实施更不现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