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穴
《墨子·闲诂卷》商子境内篇云:“凿地为道,行于城下,攻城建柱,积薪于其柱,圜而烧之,柱折城摧。”即古穴攻法也。而备穴则是如何防备敌人用打隧道破坏城墙攻城的战术。
备穴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城内建立高楼,用以观察敌情;在城内靠城根的位置挖一个深约一丈五尺的井,令陶匠制作一个肚大口小的坛子,用皮革蒙住口置入井中,派听觉灵敏的人伏在坛口静听地下传来的声音;或是设置窑灶和制作瓦管管道放入隧道内,以用烟火熏烤窒息敌人。中国汽车企业合资二十年,“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曾饱受质疑,但企业备穴之法其实从不曾放弃,2007年是否到合资自主收获的一年?
案例一
3月5日,65岁的上汽研究院整车部高级工程师陈一士经历了他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他亲手将一个多月前上市的荣威750首批车型正式交付用户手中,“为这一天,我们努力了两年。”陈一士自豪地说。
从上汽到泛亚,再到上汽,陈一士颇为感慨:“从泛亚学到不少东西,如今都洋为中用了。”而在上汽,与陈一士拥有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荣威出世被海外媒体评价为,上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成功之举。
还乡团
先将时钟拨至1997年。
这一年,上海通用成立,在与通用谈判时,现任上汽股份董事长的胡茂元坚持组建了合资技术研发中心——上汽通用泛亚中心,这成为时隔十年后上汽自主研发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也就是在那一年,当时作为上海汽车技术中心研究员的陈一士被调到泛亚做工程师。
初期,泛亚做通用项目的同时,也兼做上汽自主品牌的研发工作,但随着上海通用迅速发展,泛亚将主要精力放到上海通用产品的开发上了。据陈一士讲,泛亚成立之时,计算机系统对中方人员设置了“防火墙”,中方人员只能看到普通的技术。
此后,一件事改变了通用对中方人员的态度。
陈一士回忆说,当时泛亚在做自主开发的B to B车型,这款车型车身设计为玻璃钢体。当时,一些中方人员认为玻璃钢身不合理,售后维修很难,但是一些通用设计人员却并不认同。后来美国一位权威技术人士肯定了中方人员的判断,从此通用开始重视中方意见。虽然“防火墙”至今未拆除,但从那以后,通用就将君威、君越等车型的本土化工作都交给了泛亚的中方来做,中方也因此获得了不少核心技术。
为了实现自主品牌大计,上汽于2005年10月把陈一士调回上汽,而在此期间,从泛亚投靠“自主”的人还有十几个,这些人目前基本上都成为了上汽自主研发力量集散地——上汽研究院的部门负责人。例如上汽研究院副院长魏燕钦,曾任泛亚副总经理;原来在泛亚负责赛欧开发的黄文华,如今常驻上汽英国研究院。在上汽,这群人被戏称作“胡汉三”、“还乡团”(指原来在上汽工作,去了泛亚,如今又回到上汽),而这些人到上汽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荣威。
实际在上汽中,除了本土化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泛亚外,营销团队也大多选自上海通用,经销商也主要从上海通用的网络体系内选拔……倚助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资源,上汽在自主品牌起步初期就能快速组建一只由精兵强将的团队,这为上汽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荣威的推出提供了保障。
高起点
当然,上汽可以借用合资企业力量对荣威进行打造的前提,是上汽已经完成了对国际资源的整合——荣威750的前身是罗孚75,上汽对罗孚的收购才是荣威出世的关键。
2004年12月,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了几乎囊括罗孚全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包括罗孚1.1-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整车核心技术平台。但上汽的终极目标是收购整个罗孚,即除上述核心技术平台之外,还包括发动机工厂、整车厂以及变速箱厂等。
然而就在外界普遍看好上汽整体收购罗孚的项目时,事情突然发生了重大变故。就在上汽正式递交竞标书的前一天,南汽抢先表示将正式竞标破产的罗孚。当时除了南汽和上汽,参与这场罗孚争夺的还有另外一家英国公司Project Kimber。最终,2005年7月23日上午,新华社的一篇“南汽成功竞购英国罗孚”的稿子把南汽胜利的消息带回了国内,南汽成功购得了罗孚的剩余资产——包括2个汽油发动机工厂、1个柴油发动机工厂、3个车型整车厂以及变速箱厂、注铝厂和科研装备。
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自然比较郁闷。但实际上,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收购了罗孚整车技术平台,使上汽可以借助其平台核心技术,以较高的起点推出自主品牌车型。
双行线
荣威只是上汽利用外资发展自主品牌的第一个成果,不久前,曾在上海大众工作长达14年之久的上汽汽车总经理王晓秋透露,继荣威之后,上汽的首款中级轿车将于今年亮相。
实际上,上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据记者了解,从2007年到2010年4年的时间里,上汽还准备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从6.5万元至30万元不等。其中,紧凑型轿车打算2008年底在海内外同步推出。而整个上汽自主品牌汽车要在“十一五”期间形成年产60万辆的规模。
另外,被列入上汽股份“十一五”自主品牌开发计划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有了说法——据一位接近上汽的知情人士透露,上汽计划2008年推出混合动力和柴油机版新能源车,眼下燃料电池的研发已在进行中,“根据规划,上汽研究院将发展到4000人的规模,同时从事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的研发。”该知情人士说。
据陈一士讲,上汽今后陆续推出的自主品牌产品,还将向泛亚和合资公司借力。“我最佩服的是通用的计算机系统,这个中方人员还没有学到家。” 陈一士说,通用的计算机系统设置非常详细,每一个步骤都能在计算机里体现,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改进。“我们现在的售后服务系统就是从上海通用那里购买的,目前,上汽整个自主品牌的计算机系统正在边学边做。”陈一士说。
作者:周树远、薛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