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一月底去北京昌平九华山庄的时候,记者在北五环路外又看到了青年尼奥普兰去年年底亮相的25米三轴铰接公交车。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款正在路试的超大型客车目前还在争取上公告。联想到北京这两年接连采购的13.7米三轴公交车和18米BRT铰接式快速公交,25米车的命运有些坎坷。有意思的是,这两年多以来国内公交车市场增长较快的数款特大型车似乎给人一种印象:长度与市场前景成反比。如此而言,究竟13.7米、18米和25米三款主流特大型公交车命运如何呢?
13.7米:在正反交锋中 稳步发展
北京公交集团在2006年购买了215辆13.7米公交车,这份订单金额高达1.5亿元,分别落到了丹东黄海、大金龙和京华3家企业囊中。
据了解,13.7米公交车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北京公交首先大批量购买13.7米公交车,无疑对其他城市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这批车平均单价约为70万元,相对于普通公交车30万元左右的价格,利润空间巨大,无怪乎国内几大客车企业都推出了13.7米的公交车产品。
13.7米客车的面世主要是受到了3年前新国标的“鼓舞”。2 0 0 4年,国家出台了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国家标准,在标准中车身长度由12米扩展到13.7米。敏锐注意到这一商机的客车企业开始宣传13.7米公交车在经济性上的优势:单车车体变宽后载客量更大,单车运营效率更高,能满足大城市大客流量的需求。
但是从标准颁布至今, 对于13.7米公交车市场前景一直有两种意见。
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13.7米公交车在经济性和舒适性上不如12米车,而且技术复杂,成本要高出不少,“国内大部分城市的道路状况不具备13.7米公交车营运的条件”。
持肯定意见的则认为,在道路状况、客流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使用13.7米公交车在经济效益上比12米来得更经济。13.7米公交车较大的载客量正是盈利关键,如果客流量能保持一定量,通过更换13.7米公交车可以适当提高票价,盈利效果更好。而且随着城际公交、大城市周边卫星城镇的发展,13.7米公交车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对13.7米公交车的需求将有一个小幅增长。如郑、汴两地之间的城际公交线路用的就是宇通13.7米的公交车。广州一汽巴士总工程师李国敏也认为,受广州城区道路状况限制,广州没有12米以上的公交车,但如果没有道路条件限制,在客流量较大的线路应用13.7米公交车,经济效益应该不错。
18米:3000辆or 1500辆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8米公交车约销售了710辆,其中丹东黄海销售了543辆,青年尼奥普兰为167辆(全部是BRT车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京华客车在2006年卖了约400多辆18米公交车,把这部分算上,2006年18米公交车全部销量就达到了1100多辆。
北京公交集团董事长郑树森近期透露,2007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规划,朝阳路和安立路两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将完成。目前朝阳路的车型已经确定,将继续配置18米公交车。
BRT进入中国以来,始终与18米公交车联系在一起。有专家认为,今后18米客车市场的亮点主要是BRT公交车的发展。
据了解,从2005年底开始,18米公交车市场实现较快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北京、杭州两地的BRT项目带动了18米车的销售。这部分车型单价高、利润也高,因此,不仅是青年尼奥普兰、丹东黄海,一汽客车、宇通等企业也对其虎视眈眈。
随着厦门决定2007年将城市轻轨方案暂时搁置,首先发展BRT城市快速交通,济南也确定在2007年开始BRT建设,这些对于生产BRT快速公交的青年尼奥普兰、丹东黄海、中通等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中通客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济南市政府已初步决定购买中通客车作为BRT运营的公交车。
而曙光集团也加大了对BRT的投入。在2006年底,曙光通过增资扩股、募集资金,投入大笔资金到年产BRT车300辆的快速公交系统客车项目中,就是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做准
备。
在对BRT18米车型的增幅上,专家有不同看法。中国巴士快速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健告诉记者,快速公交最基本的车型是18米低地板公交车,24米也适合快速公交。当前不少城市均公开表示要上马BRT项目。随着各地BRT建设的提速,王健预计在未来2~3年将新增3000辆左右的BRT公交车,其中大部分是18米车,“3000辆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按照BRT目前发展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5000辆。”而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首席分析师佘振清认为,会有增长,但不会太快,2007年将在1500辆左右。
25米:小容量
青年尼奥普兰25米铰接车甫出世,就引起北京公交集团的兴趣。北京公交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如果25米公交车获得国家批准上目录,北京公交集团有可能考虑这种长度的公交车。
如此长的公交车,青年尼奥普兰还是第一家。虽然其他客车企业对此看法各异,但私底下也在考虑开拓这个市场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丹东黄海在知道此消息时表示,在国家没有明文规定25米公交车的技术标准时,丹东黄海“暂时先不干”。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得到政府的许可,生产25米公交车就是一种个体行为,只要国家许可,丹东黄海会考虑生产25米铰接公交车,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
青年尼奥普兰客车市场总监刘中来解释说,从大容量车经济性这一点出发,25米公交车载客量是300人,相当于2个12米车的效率,完全能够解决高峰时运力不足的情况。北京则是25米车最直接的目标市场。
王健认为,由于25米公交车对整个道路资源、交通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载客量如此之大,适用情况只限于有专门隔离道(如BRT隔离路)且高峰时运力不足时使用。“这是个趋势,国内也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但市场不会太大。”正因为如此,青年还有出口的打算。刘中来说,青年生产此车不仅是瞄准北京市场,海外对25米公交车也有需求。
然而,目前来看,25米公交车能否顺利出生仍是个未知数,其对道路状况、交通管理水平、客流量的高要求,也决定了它只能在个别城市应用,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太超前”。本报记者 余春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