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质量和服务落后 消费者对汽车业有很多不满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 06:35  财经时报

  汽车渗漏油,车主到处呼吁;车身尾部下沉,网上声讨一片,全国车主呼应导致召回;车主集体状告厂商,要求退车……近两年,这种由于汽车质量或者服务问题导致的用户和厂商纠纷越来越多。有车商评价说,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口味正变得越来越“刁”。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2006年度中国“最满意汽车”调查结果中,才出现了不少低分项目:售后跟踪;售后服务费用;发动机故障率……有关数据都是调查部门根据全国车主反映,通过科学调查统计出来的。

  《财经时报》注意到,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新华信提供的调查报告中,满分100分的数值,有一些项目刚刚达到70分的标准线。

  据分析,这种状况反映出一种现实:汽车厂商的整体水平在提升,但其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够;而消费者的需求口味变得越来越高,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走向理智和成熟。

  质量和服务落后于消费

  在新华信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调查之前,其他机构也进行过包括汽车、家电、手机在内的产品质量调查活动。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汽车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远远低于手机和家电产品。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汽车一度是有钱人才用得起的高档奢侈品。当汽车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时,很多人才发现,能买得起车,却无法享受与之配套的质量和服务,即使是售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进口高档车。

  退回到10年前,中国消费者想买辆车还是件十分困难的事。一是车价太高,经济水平不够,能买得起私家车的人太少;二是可选择的车型太少,放眼望去,主要还是俗称的“老三样”——富康、捷达、桑塔纳。在那种背景下,汽车质量或者服务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仅仅过了五年时间,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私家车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消费者对于个人权益的认识也突飞猛进。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发生7761件汽车投诉,其中汽车质量问题占5276件。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众多的 消费者或者投诉无门,或者缺少权益观念,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财经时报》记者采访过一位有钱的消费者,购买了一辆进口高档车,没用三个月就出现了发动机异常声响,维修数次不见好转,厂商找各种借口推诿,他愤而弃之于车库,另购了一辆其他品牌的车。

  像这样的有钱人毕竟少见。大多数消费者在爱车发生问题时,只能拉下面子,一次次去跟经销商或厂商交涉,而由于缺少相关法规,最后常常是不了了之。

  不珍惜品牌将“砸牌”

  在中国,车市每降一次价,都能引起诸多消费者的特别关注。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人买车还是以看价格为主。而新华信2006年满意度调查则显示,再次购车的消费者更认可品牌,而不仅仅是价格。一些口碑较好的品牌此次获奖达四五项之多表明,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加重了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分量。

  目前品牌口碑较好的主要是德系车,这与德系车进入中国较早,市场培育时间长有很大关系。而日系车由于进入中国时间短,零部件体系不够健全,原来的质量和服务形象都有所欠缺,但个别厂商重视服务,与消费者沟通较好,其口碑正日渐提高。

  中国的乘用车以合资企业为主,因此,出现问题较多的车型,也集中在合资品牌上。从目前各地汽车投诉的比例看,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汽车的投诉数量明显高于自主品牌。投诉原因包括:有些品牌车在中国与在其他国家的配置不一样、厂商有怠慢消费者现象等。

  现在,中国的车主还是以初次购车者为主,这个比例占80%以上,他们对买车的关注点,主要还在于价格。但是,研究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首轮换车高峰,接下来的几年间,将有越来越多的在用车被卖到二手车市场,而这些卖车人陆续成为新车的拥有者。他们选车的主要标准是品牌。

  同时,消费者维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现在车出了问题,厂商还能抓住国家没有“三包”标准的漏洞,咬牙硬扛。而一旦国家出台有关规定,车主的维权意识又得到增强后,那些藐视消费者的厂商,除了灰溜溜地退出市场外,将别无选择。

  厂商“厨技”急需提高

  中国消费者是否真的很“刁”?《财经时报》记者向一部分业内人士询问这个问题,出乎意外的是,所有的人都对此予以否认。

  “如果说中国的车主‘刁’,那欧美的车主比这要‘刁’多少倍。”一位海归人士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欧美汽车发展的时间已有100多年,其汽车用户对于汽车消费的熟知程度,远远大于国内消费者。相比之下,中国的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关注度还很弱。

  他特意强调,一个由价格完全决定消费趋势的市场,绝对不是一个成熟市场,消费者也绝不是成熟的消费者。

  既然不是由于消费者挑剔,对于质量和服务问题,厂商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厂商不愿回答,有的则顾左右而言他。

  只有一家厂商很直率地告诉《财经时报》,国内有的厂商对于质量和服务不够重视。汽车是生活消费品,出现问题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认真解决,总能找到一个能与用户顺畅沟通的途径。而有的厂商对此则能拖则拖,这样的态度只会加剧与消费者的矛盾,很不可取。

  这位人士还表示,随着用户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厂商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应该同步提升,否则其品牌和产品在市场上就不会有竞争力,也就不可能获得用户的认可。文/冯淑娟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