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号称“第一款在国内量产的、具有‘纯正英伦血统’的中高级轿车——荣威750”旗下三款产品的市场价格正式公布:2.5L典雅版售价人民币23.18万元,2.5L贵雅版售价人民币24.38万元,2.5L豪雅版售价人民币27.68万元。
新车价格是一家企业的核心机密,不到正式上市的最后一刻,都是万万不能示人的“绝密级”。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此前两天(1月29日)的上海汽车(600104.SH)临时股东大会上,该公司副董事长陈虹表示,荣威750轿车目前仍处于试生产阶段,要达到质量稳定才能上市,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
荣威750尚未上市就公布价格,难免就成了竞争对手定价或降价的“靶子”,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那么,上汽集团为什么一反常态,在上市时间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提前公布新车价格呢?荣威750的价格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敲山震虎
在荣威750价格公布的前一天(1月30日),南汽发布了所谓的“中国第一个自主国际汽车品牌‘MG名爵’”。
由于上述两款车型同源自英国罗孚,上汽率先公布荣威750价格,最直接、最明显的用意是“敲山震虎”——警示南汽:我把荣威750的价格底限交给你,而MG名爵的价格你看着办吧!
实际上,在一些诸如汽车价格等敏感问题上,汽车厂家是有某种“感应”,或者叫做“默契”的。2003年初,当广州本田雅阁第七代全新换代并有4万元降价时,就遭到某些同行的非议,认为广州本田此举破坏了“行规”。
过去两年间,为了罗孚项目,上汽与南汽一度争执得不可开交。现在,两家各自“端”出自己的产品,市场的碰撞在所难免。
至于南汽买不买账?也许应了那句俗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首先,从出发点来看,荣威750的推出,上汽颇有为了“自主”而自主的“嫌疑”。几年前,上汽信誓旦旦地宣称,到2007年要销售5万辆自主品牌的产品。“只要上汽认为值得,即使养着荣威750这个‘金丝雀’,也没有什么不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分析人士说。
但是,南汽就大不相同了。推出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南汽承载了太多的重负与使命,完全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自主,颇有“赌命”的意味。
其次,从实力对比分析:2006年,上汽集团销售汽车122.40万辆,居行业第一;而南汽销售仅有10.51万辆,尚不及上汽集团的十分之一。
在乘用车上,上汽销售116.37万辆,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为轿车行业的头两名;上汽通用五菱更在微型车领域遥遥领先。
而南汽的乘用车只有区区3.19万辆,其中轿车只有3.13万辆,不及上海通用或上海大众其中一家的“零头”,排名跌至第25位。
因此,无论在哪个方面,上汽与南汽都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对手。如果MG名爵卖得不好,南汽就没有退路了。因此,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允许南汽按常理出牌。因此,MG名爵也许会有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相煎何急
在自觉不自觉当中,荣威750与MG名爵已经互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荣威750三款2.5升车型,价格在23.18万元~27.68万元。以这个价格,人们几乎可以买到任意一款排量相当的合资品牌中高级轿车,如帕萨特领驭、凯美瑞、雅阁、蒙迪欧或锐志,等等。
在品牌上,荣威750、MG名爵很难与上述合资品牌竞争。只能在车型个性化、丰富的配置等方面弥补。因此,在中高级轿车市场上,自主品牌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合资品牌。
在以往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当中,高端产品(发动机排量为2.4升左右)的比例非常之低。如2006年,华晨中华轿车销售27208辆,其中2.4升车型销售1158辆,只占4.26%;奇瑞东方之子销售13224辆,其中2.4升车型销售414辆,占有3.13%;红旗世纪星销售1650辆,其中2.4升车型只有182辆,比例只有11.03%。
另外,去年秋天上市的一汽奔腾销售4230辆,其中2.3升车型销售1657辆,占39.17%,这是最高的比例了。但不容乐观的是,在2006年12月,奔腾销售107辆,比11月降低72.77%。
因此,荣威750、MG名爵的上市,在一定意义上还肩负着冲击高端中高级轿车的重任。要共同把自主品牌市场做大,提升自主品牌形象,这需要严谨的过程。正如陈虹在阐述“荣威不急于上市”理由时所说的,作为中高级轿车,荣威在推出之前要经过预试生产、试生产阶段,其中试生产又分为若干小的阶段。目前荣威仍在试生产,对上汽来说,放在最高优先级的是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并非销量。因此,一定要质量过关了才能推出市场,“否则会在未来受到市场的惩罚。”
届时,如果荣威750和MG名爵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的高端不成,就避免不了其他自主品牌的命运:一旦滑落到中低端,价格会很快下降到20万元以下,销售业绩也就难有大的起色了。
张宇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