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南汽高调发布了MG名爵品牌,打出了“中国第一个自主国际汽车品牌”的大旗。就在同一天,上汽正式公布了第一款车型荣威750的价格,三款不同配置车型售价分别为21.38万元、23.58万元和27.88万元。
在一年100多款新车上市的今天,汽车企业新车发布活动“撞车”,早已是平常事。但是,对于2005年“罗孚收购战”两个竞争对手上汽和南汽来说,这次“撞车”却似乎别有意味——南汽品牌发布在北京丽晶酒店,而三个多月前,上汽正是在上海丽晶酒店发布了荣威品牌;上汽荣威第一款车型750源于罗孚75,而据了解,南汽将在今年3月下线的MG名爵7系,恰恰是与罗孚75同平台的姊妹车型;上汽荣威的品牌口号是“创新传塑经典”,既强调英伦血统,又体现自主创新,南汽MG名爵的定位,同样包含上述两个元素……
2005年争购罗孚的“恩怨”,曾经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如今车型和品牌理念的“撞车”,更会引起一些敏感媒体的兴趣——不是冤家不聚头嘛!果然,当天下午,某网站上便出现了一些南汽对上汽的不和谐音符。其实,重提收购罗孚的功过是非,就对方评头论足,上汽和南汽一直很忌讳。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在被追问到南汽的时候,一直表现得非常大度。南汽董事长王浩良,在言谈中对上汽的做法也很尊重。所谓的不和谐音符,恐怕有炒作之嫌。
一场有争议的收购战,却造就了两家自主品牌企业,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肯定不经济,但从其它方面看,也许并非全是坏事。首先,与上汽相比,南汽不仅实力逊色许多,在海外并购风险防范上也缺乏经验,有的只是初生牛犊的那份勇气。当初争购罗孚资产时,上汽提出了明确资产清单、环保免责、保留部分土地等四大附带条件,南汽却是无条件收购,最终南汽以5300万英镑胜出。事后看来,也许正是由于两家争购弱者胜出的现实,降低了外方的期望值,在随后拆迁工厂等原本存在巨大隐忧的环节,南汽才没有遇到太多麻烦。
其次,由于只买到了罗孚车型和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不包含实物资产和品牌,上汽被迫另起炉灶。从研发体系构建、车型本地化改进,到设备采购、模具制造、供应商同步开发、未来产品规划、品牌设计和定位、经销网络建设……上汽把建立一家全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涉及的几乎所有产业链环节都“走”了一遍,核心竞争力得以极大的提升和锤炼。
第三,由于购买的资产不同,加之两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管理水平、执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上汽和南汽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尽相同,汽车业界和消费者对他们的期待也高低有别。因此,两家企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以同源技术为依托,寻找到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车型上,也完全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实现互补。比如,拥有罗孚200名核心研发人员的上汽,在二次研发上赋予了荣威750更多的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的成分较多;而拿原有设备、模具生产出来的名爵7系,大可主打原汁原味牌。
一句话,在现有格局下,同为自主品牌的上汽和南汽完全可以实现双赢。尤其对南汽而言,只有上汽荣威卖个好价钱,得到市场认可,MG名爵才能卖得更好。因为荣威750也好,名爵7系也好,卖点都是英伦血统,抢的都是日系、韩系等国外品牌的市场。假如双方针尖对麦芒,打起一场内耗战,岂不让“亲者痛、仇者快”?(王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