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买辆新车好过年 18-30万元级别新车导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3: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图:君越稳重气派的外观,宽大的隔栅,透明水晶式尾灯,大轮拱、高腰线等都是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元素。

图:内饰配置齐全,宽敞舒适,行车电脑功能强大,为同级车中最高水准。

    2006年中高档级别的车增加的车型不多,但款款都是世界经典车型,都是经历过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并获得认可的车型。

  君越、凯美瑞、戈蓝都是各自品牌下用来挣钱的重要车型,马自达wagon也是款非常不错的MPV,瞄准了中国多人家庭市场,满足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需求。

  君越推出的时间最早,原型车是北美的LaCrosse,本意是替代君威,但最后上海通用区分了两款车的定位和定价,面对不同的消费者。

  君越与北美版完全不同,外观内饰都重新设计,装备也进行了提升,这些改进工作据说都是由中国人来完成,这从君越稳重气派的外观就看得出来,宽大的隔栅,透明水晶式尾灯,大轮拱、高腰线都是中国人喜欢的元素。

  君越的内饰气派豪华,配置齐全,宽敞舒适,行车电脑功能强大,为同级车中最高水准。美国的厂商近几年一直在摒弃以往又大又傻的形象,所以君越整体设计和布局都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为改变固有的油老虎形象,君越采用全新的发动机,油耗降低非常明显,与同级车比反而有优势。

  君越悬挂和底盘的调校都是照顾舒适性,隔音效果良好,减震性能优秀,转弯悬挂支撑性好,但君越不是用来开快车的,高速发力不是它强项,驾驶乐趣不高。

  君越

  销量:君越2006年全年完成48461辆,但其2月份就上市,销售了10个月,这样的业绩算是中等;

  驾驶舱:整舱以浅色为主色调,有同级车中最宽敞的头部和腿部空间;

  中控台和操纵杆:中控台的布局简洁合理,按钮设计方正,操作轻松,挡杆握感良好;

  内饰:设计和选料豪华有品位;

  配置:装备丰富,显著提升乘坐舒适感,同时设计很人性化;

  后排空间:后排坐椅柔软舒适,空间宽敞舒展;

  行驶舒适度:保持别克一贯的安静行车感觉,只是2.4L高速时稍有点吵;

  发动机性能:全新2.4发动机高效、精细,油耗有上佳表现;

  变速箱:自动变速箱换挡顺滑,新增的手动换挡模式非常畅顺,方向盘添加按钮换挡;

  转向、刹车:方向盘太轻,路感不足,刹车行程稍长;

  油耗:2.4L排量百公里油耗10~11L,3.0L排量百公里油耗12~13L。

凯美瑞内饰虽然没有太多的惊喜,但用料做工细腻,各种功能齐全,而且注重人性化。

图:整体造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眼光

  凯美瑞

  凯美瑞的外观非常成功,看来是深刻研究了中国的中庸之道和审美观点,整体造型包含内饰都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对于各个细节(做工、用料、颜色等),凯美瑞都处理得一丝不苟,储物空间设计人性化。丰田的设计理念不是追求个性,而是追求没有缺点,凯美瑞能够卖得这么好,不是偶然,在中国越是没有性格的车越是买得更好,比如说捷达凯越

  凯美瑞的隔音效果只能说是一般,高速静谧性不是那么好;发动机和变速器性能不错,底盘和悬挂的调校很符合中国路况,经过一些颠簸路面,只要速度不是太快,都可以平稳度过,转弯性能、制动性能、安全配置等等都是中上水准,符合家庭用车的要求。

图:内饰采用大面积银色中控台,同时左右对称的布局和弧形环舱的木纹饰条,带来清新明亮的格调。

  马自达wagon

  欧洲厢式十分流行,Wagon或者MPV是家庭用车的必选车型,但在中国还不是,所以马自达推出wagon有一定的风险。在三厢与两厢车造型先入为主的情况下,马自达wagon“大大屁股”不是很讨人喜欢,总感觉比例不协调,加上底盘较低,让人有点担心。

  马自达wagon内饰风格与马自达6相似,做工细腻用心,没有偷工减料,充满着高科技的精致感,多变超大的后厢空间使用,特能装东西,足以满足生活各种需要。驾驶过程中,感觉车辆的重心并无明显后移,操作性一如马自达6那样清爽而又富有乐趣。

  销量:马自达wagon单车型销量稳重带升,整体量不大;

  驾驶舱:创造良好的驾驶氛围,方向盘、踏板、坐椅、挡杆都设计合理就手,颜色搭配清爽;

  中控台:布局有高科技的精致感,用料高档;

  内饰:不俗的做工和用料,后排空间超大、实用;

  视野:坐姿较低,个子矮小的视野会有些影响;

  配置:装备不错的安全配置;

  车内空间:后排空间足够,各种储物空间设计巧妙;

  行驶舒适度:怠速安静,高速静谧,隔音效果好;

  发动机性能:发动机与马6完全相同,但电脑设置不一样,输出更强调平稳;

  变速箱: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齿比紧密,动力衔接畅顺;

  转向、刹车:高速转弯,有一定的侧倾现象,刹车性能敏锐效果好;

  油耗:2.3L排量百公里油耗9~10L。

  销量:凯美瑞2.0L销售12607辆,2.4L销售48647辆,合计61254辆,完成这样的成绩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令人瞩目;

  驾驶舱:驾驶舱宽敞,各向电动调节周全,各种功能和按钮就手,使用方便;

  中控台和操纵杆:中控台颜色沉稳,按钮较多,排列合理,挡杆偏左旁边设计有小储物盒,使用方便;

  内饰:用料做工细腻,乘坐愉悦;

  视野:视野良好,视线清晰;

  配置:配置清单丰富,车型划分合理;

  后排空间:后排空间在同级车中是一流水准;

  行驶舒适度:悬挂的减震和支撑性良好,保持行驶平稳性;

  发动机性能:2.4L发动机与变速器匹配完好,高速后劲大,可以应对激烈驾驶;

  变速箱:2.0L配的是四挡自动,2.4L配的是五挡手自一体,北美版的六挡变速器并没出现;

  转向、刹车:高速时候方向盘变轻,刹车稍弱;

  油耗:2.0L排量百公里油耗10~11L,2.4L排量百公里油耗11~12L。

图:内饰采用大面积银色中控台,同时左右对称的布局和弧形环舱的木纹饰条,带来清新明亮的格调。 

图:戈蓝车头是典型的“布雷脸”设计,线条流畅,整体强调宽大豪华的感觉。

  戈蓝

  戈蓝是三菱旗下中级轿车车系,第九代车型于2004年重新推出,目的是重振三菱轿车事业,这代的戈蓝由两位国际设计大师进行操刀设计,所以车型的设计理念和款式都比较新。

  外观与同级车相比显得更为年轻,车头是典型的“布雷脸”设计,线条流畅,整体强调宽大豪华的感觉。内饰采用大面积的银色中控台,同时采用左右对称的布局和弧形环舱的木纹饰条,带来清新明亮的格调。

  戈蓝的发动机各项指标都不错,比较可惜的是变速器只有四挡;戈蓝采用直线型的车体支撑梁保证高安全性,是唯一能够连续三年获得NHTSA五个星的车型。

  戈蓝方向盘集合换挡按键控制,能提高驾驶乐趣;戈蓝的悬挂扎实,中高速,整个车身没有零散的杂音,调校稍微偏软,确保在不良道路上的平顺性,但悬挂的整体特性是柔中带韧,转弯对车身支撑性好,姿态可以保持四平八稳,这样的调校很见功力。

  销量:戈蓝是2006年11月底才上市,12月份交付车主2596辆;

  驾驶舱:坐椅宽大舒适,驾驶座电动调节项目周全;

  中控台和操纵杆:左右对称布局,大面积的银色装饰件令人印象深刻,挡杆有中上水准;

  内饰:车厢风格清新简洁,豪华与科技感并重;

  视野:视野开阔,驾驶轻松;

  配置:缺少侧气囊、ESP等高端安全设施;

  车内空间:内空间宽敞,长、宽均为同级最佳;

  行驶舒适度:车厢密封性好,隔音措施充分,怠速安静,行车中风噪、路噪压抑很好;

  发动机性能:MIVEC引擎运转畅顺精细,动力出色,达同级一流水准;

  变速箱:自动变速箱只有4前速,影响动力衔接畅顺性;

  转向、刹车:转向虚位偏大,方向感不够沉稳;

  油耗:2.4L排量百公里油耗11~12L。

    文/图 周伟力 

  结语:

  凯美瑞的低价加入,成为压倒车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其所引起的价格优惠风暴席卷了几乎市面上所有的中高级轿车,无一幸免。

  目前,雅阁天籁蒙迪欧等都有大幅度的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件好事,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车型,所以要买车就要趁这种机会。

  小贴士:

  该不该加价买车?

  一款好的产品,由于供不应求,因此形式多样的加价现象就会出现,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车市现象。自车市井喷以来,加价最厉害的要数当年的雅阁和今日的凯美瑞,两款都是中高档车型。有人说,为买到自己喜欢的车型,加多点钱,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正常。

  但本人认为加价买车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汽车本来是不保值的产品,和电脑产品一样,一买就掉价,没必要跟风,可以它选或者等待,当年加价买车的部分车主现在都说不值得,同级别车的各项性能差别不会太大。另外,加价的费用都是不开发票,这些钱最后都到哪去呢?估计都进入经销商的口袋里,并且是不用打税的,汽车暴利有时候就是消费者宠出来的。

  事实上,加价费就是“插队”用的,获得优先拿车权,用以满足自己所谓的VIP心理,但这种行为道德不道德,自己可以衡量一下。经销商自己也说,如果都规规矩矩排队买车,提车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加价买车要慎重。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市行情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