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也即C-NCAP,国内的消费者是近年才听说,对于其中的碰撞过程和意义,也是最近才有所耳闻。那么,这个评价规程的价值何在?C- NCAP离普通消费者还有多远?它能很快走进大众生活吗?《财经时报》借2006年第二批新车评价结果发布之时,专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
《财经时报》:就2006年所做的两批车型评价来看,结果与厂家的期望值相差多大?
赵航:与厂家的期望值可能都有差距,他们都希望获得五星级(笑)。
《财经时报》:既然这样,厂家对你们的评价结果认可吗?双方交流得如何?
赵航:我们主动跟厂家交流和探讨,每次碰撞都通知厂家的人过来,共同监督碰撞过程。很多老总都亲临现场,技术人员也跟我们交流和探讨C-NCAP的有关问题。大多数厂家都将这个评价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市场策略以及经营结合在一起。
《财经时报》:您认为C-NCAP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赵航:在很大程度上,C-NCAP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汽车,看厂家对于汽车性能尤其是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它提醒厂商,生产新车型,不能简单地仅以法规为标准,而应该进一步地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否则,别人的成绩是优秀或良好,你就只能是及格水平,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财经时报》:碰撞一次要投入多少钱?
赵航:因车型而异,价格相差很大。如一辆皇冠40万元,三辆就要120万,如果是宝马、奔驰就会更多。有些车型的花费就很小。
2006年,我们购车共投入800万元,试验费用400万元,共评价了12款车型。今年的打算是至少完成15个车型,2008年肯定比这还多,所以成本会越来越大。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市场上供应的车型都有星级。我指的是全部国产车型,我们不会做进口车的评价。
《财经时报》:厂家是否可以自己出钱买车?
赵航:是的,目前已有厂家主动申请参加评价,这需要出购车款的1.1倍以及试验费用,其中包含税钱。但他们没有权力决定什么时候买车,在哪里买车,什么时候做试验。车辆全是由技术中心自己到4S店购买,这意味着厂家除了出钱,别的跟其他厂家没什么区别。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财经时报》:据我所知,NCAP在美国已有30年历史,在欧洲也有10年了。中国的NCAP什么时候能与国外水平接轨?
赵航:论地位,我们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2006年10月底,技术中心应邀参加了第四届世界NCAP大会并发言。现在只是规模没有国外那么大,我们计划3年达到与国外同等水平。3年以后,让中国消费者全都知道NCAP是怎么回事。
除了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还将通过研讨会、科普活动及巡展的方式,普及C-NCAP及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
《财经时报》:通过这两批车型的评价结果,您觉得中国汽车的水平如何?
赵航:现在中国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不少车型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安全技术。回想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只有高档车才会装配安全气囊,而现在连一些很普通的车型都装了气囊。
《财经时报》:您觉得车型评级会影响消费者的选车取向吗?
赵航:现在时间还短,不太好说。但将来有些车型的市场,肯定会因为这个评级受到影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