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顾入世五年 中国汽车仍面临诸多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22:35  北京商报

  

  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回顾入世5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业迅速成长的5年,惠及百姓的5年。当年,入世后最担心的汽车工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如今已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汽车行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正如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所说,入世是一个契机,使得中国的汽车开始进入到老百姓家里。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5年间,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面对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数字背后的隐忧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八位上升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今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完成了入世以来的最后一降,从28%降低至25%。至此,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在国内市场上的实力日益强大。今年前三个季度,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虽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生产的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四分之三的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缺乏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除奇瑞吉利等极少数外,很少有叫得响的品牌。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然而,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则认为,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将导致自主研发能力滞后,创新能力不强。面对世界汽车巨头的挑战,中国汽车业也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牛文元呼吁,民族品牌无疑已拥有了不可小视的市场竞争力,但面对强大的外来军团,仅仅依靠像奇瑞、福田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多少还显得有些单薄。中国汽车产业应协调发展,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在2000年达到最高,为1.9%,2001年就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自主研发经费如此低的比例,有专家分析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但不搞自主研发只能是眼看着核心技术仍牢牢掌握在外方手里。

  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在经历了5年的汽车销量“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汽车企业却发现,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国内的一些合资品牌有的早就以进口的形式进入了中国,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深厚品牌底蕴,促使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和消费信心。这种品牌积累优势正是大多数中国本土新生代品牌所不具备或稍显薄弱的环节。”奇瑞诚信达4S店的总经理王长谦说。

 蓝朝晖/文 王晓莹/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