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交警神探伊光旭
朝阳北路红宝马撞人逃逸案、克隆大货车“四胞胎”案、七棵树富康出租车连环撞人案……几年来,朝阳交通支队侦破的影响重大的肇事逃逸案背后,总是少不了事故科民警伊光旭的身影。2004年至今,他抓获的交通肇事逃逸人员已超过60人。今年,工作出色的他成了全市“我最喜爱的好交警”评选候选人。
现场碎片排杂取真
从2004年开始,本市车辆肇事逃逸案件逐渐增加。但无论肇事车跑出多远,伊光旭都会根据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追到肇事司机家门口。
几十上百次的现场勘察让伊光旭逐渐摸索出一些独特“门道”:“一辆撞了人的车,总能在现场留下不少东西,像玻璃碴子、油漆碎片等。但勘察时如果把周围所有东西一个不落都找齐了,有时反倒容易错过破案的机会。”伊光旭告诉记者,十几块甚至几十块证物中,往往只有一小块才是破案关键。
去年,京沈高速南辅路上发生一起三轮车被撞、骑车人死亡的案件。通过分析刹车痕和轮胎花纹,伊光旭判断,肇事的肯定是一辆大型车,但事故中没有任何目击者,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车型。
在肇事现场“浩如烟海”的碎片和散落物中,一根直径1厘米的白色铁棍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到底是什么?
百般调查没有头绪。再一次回到现场勘察时,恰好一辆水泥罐车经过,正面一切正常,但当该车即将过去的时候,后部一个小梯子让伊光旭眼前一亮:铁棍不就是小梯子的一部分吗!拦下车一比对,果然严丝合缝。肇事车就是同一型号的水泥罐车。民警立即在附近工地严密排查同型号的罐车,该案很快告破。
化装矿工抓捕逃逸
几年的工作让细心的伊光旭对北京范围内“习惯性”逃逸的司机人群有了深刻了解。“这几年抓回的60多个逃逸者中,绝大部分来自三个地区:张北、临漳、河南。再处理其他案件时,只要见到来自这些地区的司机,我都会和他们多聊几句。
2003年6月,一辆农用车在朝阳区来广营撞人后逃逸,被撞行人伤重不治。警方很快侦查到,嫌疑人很可能是张北沽源县的任旭昌。然而几番前往张北,此人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知去向。2004年10月,在处理一个一般性案件的时候,伊光旭偶然听到当事人满嘴沽源口音,于是主动和他聊了起来。原来此人与任旭昌正是同乡,而且对他比较熟悉。“他好像在门头沟挖煤,一年多没见回去了。”司机无意中说了一句。
伊光旭和同事直奔门头沟,对大大小小的煤矿展开地毯式调查。终于,王平地区色树坟村一个叫“任义仓”的外地人引起了伊光旭的注意。通过外围调查,抓捕组确认此人正是任旭昌。蹲守5天,民警终于摸清了他的生活规律。1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伊光旭找来一件破棉袄,一顶破帽子,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刚从煤窑上来的工人,坐到了任旭昌的家门前。直坐到下午3点,任旭昌下班回家,刚一进门,就被民警堵在了屋里。
跟着逃逸者家中“过节”
在3年的工作中,伊光旭逐渐总结出“快、细、广、准、明、缜、巧、心”的侦破肇事逃逸案“八要”工作法。2004年至今,仅一趟趟前往河北、河南的几个地区,伊光旭出差旅程已经超过了6万公里,足以围着赤道绕上一圈半。由于一般肇事逃逸者基本很少回家,只在五一、十一和春节等长假期间里回家可能性稍大,因此伊光旭往往也只好跟着到他们家里“过节”。
对法律的无知、对赔偿数额的恐惧,不少司机出事之后,只要有可能,一定“先跑了再说”。每一位追逃民警抓获嫌疑人后都曾听到过同一句询问“我会不会被枪毙”。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至今仍有司机以为撞死人与故意杀人同罪。“其实,很多案子中逃逸一方如果不跑的话,根本不会坐牢。特别在负次要责任的事故里,根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只要一跑,性质就全变了。”伊光旭说,现在他最希望能有志愿者或机构到周边省市进行深入的普法宣传。
本报记者安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