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最近都涨价了。一个朋友想买一辆凯越1.6L手动基本型,前阵子去问了价格,对方说最低可以降到10.18万元,不过等他上周四抛了股票打算去提车时,对方却说,哪怕是亲戚来,最低也只能下到10.38万元了。再问另外几家,也无一例外死守这个底线不放。无独有偶,另一个要买帕萨特1.8T自动舒适型的朋友,也正为车价从22.38万元回涨到现在的22.68万元而烦恼。
朋友们面对车市一脸茫然:这年头,工业品不是应该越卖越便宜的吗?
正因为汽车是标准化生产的工业产品,每家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经销商之间互相压价争夺客源也就成了惯用的竞争手段。一些主流汽车品牌眼看着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为避免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损伤品牌形象,差不多就在近半个多月时间里,多个厂家纷纷出台“限价令”,严格规定每款车型的市场最低售价,如果谁胆敢擅自放水,停止供货、罚款10万元等严厉处罚措施随后就到。
不过这头一些消费者却不干了,像我的两位朋友,面对经销商“接下去还要涨”的苦口婆心,最终还是决定捂住钱袋子继续持币观望。说的也是,一样的产品,凭什么后买的人要多掏几千块钱?
其实车市的限价销售政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价格联盟”的土崩瓦解更不是新闻。近几年,各种价格联盟来来往往,大至彩电、空调、旅游市场和机票,小到豆制品和牛奶,虽然限价时信誓旦旦,来自市场的讽刺却并无二致。
依我之见,终端市场存在价格不统一的情况,是市场竞争的真实、客观反映。汽车经销商根据区域自身情况,灵活调整促销策略的根本原因,在于车市价格的不甚合理和消费者对降价的期待心理。企业的限价行为,是对消费者利益最大的漠视,违背了市场客观规律。
事实上,供大于求的汽车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挫,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价格竞争中,在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上卓有成效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并通过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厂家出台限价令,倒不如自己在车价的利润上再让一点。大家都知道,合资品牌的汽车国产后的价钱比在国外市场上还要贵得多,而国内工人的工资却只是欧洲工人的几分之一,如果说车价降不下来,那只能请合资企业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了。
成熟、稳定的价格体系并不是厂家和商家过度干预形成的,价格的稳定建立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这才是关键。车价能否稳定,要市场说了算。“价格联盟”必将使商家陷入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谁都无法各得其所。
面对限价,消费者应该冷静面对,切误操之过急,要知道,汽车厂家和4S店车卖不出去,他们比你更着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