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虹:铁心为自主背水一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10:51  财经时报

  观点: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下,中国汽车工业要实现赶超,必须凭借创新,在差异化发展中做强做大。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陈虹及其带领的上汽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那就是“心静,思远,志在千里”,这是上海通用别克汽车的广告词。

  2004年底,陈虹被任命为上汽股份总经理。尽管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给上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陈虹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建设上汽自主品牌的重担,成了他所面临的第一要务。

  陈虹在业界被称为“书生少帅”,不仅因为他年轻,更是因为他满身的书卷气和对中国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刻理解。

  在深刻分析了国内外汽车巨头的发展之路后,他发现,世界汽车工业格局中后来者要赶超先行者,都是依靠差异化发展。陈虹最终选择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自主品牌之路。

  上汽于2004年12月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了英国罗孚全系列发动机以及两个核心技术平台的知识产权。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尽早推出上汽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成了陈虹要思考的问题。

  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于今年初应运而生。

  然而,就在陈虹还在为收购罗孚品牌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福特半路杀出,宣布行使优先购买权,罗孚成了人家的囊中之物。

  挫折面前,陈虹并没有气馁,无法依赖国外品牌的支持,只有背水一战。失去罗孚品牌可能会给上汽的海外战略带来一定影响,但以此为契机打造上汽真正的自主品牌,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10月12日,“荣威750”亮相之后,一切有关上汽自主品牌的猜疑都被化解。尽管在中国新车上市总会毁誉参半,但是这次,期待和赞扬的声音显然盖过了不理智的谩骂。听着观众们对荣威的评价,陈虹总算可以暂时松一口气。

  尹同耀 谦逊背后的疯狂

  观点:国际化方面,奇瑞公司要抓住两个资源,开发两个市场。要么不干,要干就拼命往前冲,义无反顾。

  □ 本报记者 杨仕省

  “一定要进攻、一定要发展,今年奇瑞肯定会超28万辆。”在2006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尹同耀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显得激动不已。“要么不干,要干就拼命往前冲,义无反顾。”

  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现任奇瑞汽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尹同耀,是奇瑞的缔造者和见证者。

  工程师出身的尹同耀,总是果断而勇敢地描绘着奇瑞发展的蓝图。熟悉尹同耀的人说,他和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一样“狂妄”。平日低调、谦逊的尹同耀在谈到汽车时,冲劲十足。

  在尹同耀的眼中,奇瑞不是保时捷,也不是法拉利,不上量就没前途。资料表明,2004年奇瑞销售8万多辆,2005年销售增加了10万辆,今年争取超过30万辆。

  尹同耀表示,奇瑞还有一些杀手锏没有使出来。现在A5(A代表轿车)出来了,1系年底出来,2系正在开发,6系明年上半年出来。“不疯狂,就死亡!”被称为“汽车技术狂人”的尹同耀,说起话来激情四溢。

  在国际化方面,“我们现在进入市场很难,很多人也在笑话我们。比如美国市场,可能我们会严重受挫,但是只要不死,我们就不会放弃。”

  很难揣测1996年尹同耀走出一汽大门时的心情。在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企业里,他呆了12年半,如今,奇瑞已具备18种车型的研发能力。有人说,奇瑞的成功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用尹同耀的话来形容,就是“包工头。”

  不过,相对国际巨头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汽车制造经验,奇瑞还显得有些稚嫩。也许,5年之后,当奇瑞100万辆目标实现的时候,那时的尹同耀就不会再说:“奇瑞离破产只有18天了。”

  徐和谊 新官欲点第一把火

  观点:这次车展好产品非常集中。它们不光是有好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发动机技术,一些展现核心技术的真正好产品被拿到中国来了。

  □ 本报记者 楼聃

  北京国际汽车展上,数十款首发的新车型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然而,对于出任北汽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不久的徐和谊来说,频频亮相的新车却意味着一种压力。他注意到,这次车展上,国外各大厂商都把自己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来,新产品数量远远超过前几届。

  “这必然会加剧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在徐和谊看来,目前中国汽车消费在追求时尚、新款方面的步子似乎有些过快,这让企业不得不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以推出新车型来支撑市场。

  前两年新车潮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曾经有企业抱怨说,新车出现得过于频繁,以至于一款车出来没多久就变成老车,销量受到影响。话虽如此说,这并没有改变各大厂商的既定战略,新车型数量还是逐年递增。徐和谊知道,过去那种靠一款车打天下的年代早已不复存在。

  有业内人士相信,如果徐和谊没有挪动自己的位置,那么他不会提出如此观点。以前,他是北京现代汽车的老总,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企业;而现在,他坐在北汽控股掌门人的位置上,不得不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来看待行业。

  知情人说,汽车零部件一直是徐和谊的“心病”,研发也是他的忧虑所在。由于北汽在新车研发上处于劣势,在其他汽车企业高喊自主的时候,北汽对此却一直很低调,这肯定让徐和谊感觉到了压力。

  在此次论坛上,徐和谊公开了企业在未来的一些发展计划。他透露,明年北汽有望建成一个零部件发展的雏形,北京汽车研究院所的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中。

  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信号:徐和谊在努力提升企业实力,希望尽快实现乘用车的自主研发。

  张宝林 挥刀夺“金牌”

  观点:汽车企业出口,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自主品牌的国际化、体系支撑的国际化、品牌和文化的国际化。

  □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在2006北京汽车高峰论坛上,素有“金牌销售司令”之称的长安集团副总裁张宝林在演讲中介绍说,长安汽车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了7个品牌16款产品,其中3款自主产品,这是坚持合资合作和自主开发两条腿走路的结果。

  为了这一天,长安屡经坎坷。去年第三季度,张宝林两次发动大规模的“微车霸主保卫战”。深谙“渠道猛于虎”的张宝林认为,只有牢牢掌控长安的渠道主动权,才极具杀伤力。

  忆起培育销售网络队伍的艰辛,张宝林称“其状况堪称恶劣”。实力雄厚的大经销商积极性不高,卖车只能售后付款;而小经销商实力又太弱,那时的长安几无网络可言。张宝林向《财经时报》记者描述起当时情形,感慨万千。

  此前,长安汽车投资1亿元自办网络,连续数年每年亏损3000多万元,到张宝林出任销售公司总经理时,投资已基本亏完。“我的失误,就是你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张宝林对前任的嘱托依然牢记在心。

  从1999年到2000年,长安建立了200多家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但自办销售网络的弊病日渐显现。于是,张宝林力挽狂澜,半年时间抢回被挤占的资金10亿元。

  长安入主江铃后,当时还是副总经理的张宝林,对分公司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撤”与“拆”。据称,这些直销店在2002年首次盈利。

  对张宝林来说,严峻的考验在于引导“经销商”向正规军转变。2005年8月,长安剥离了各省分公司的经营职能,改设“分销中心”负责建网布点,管理经销商。这为长安的渠道建设提供了一股精干的直销力量。

  吴绍明 高举品牌大旗

  观点:现在的区域市场不能养活一个重要的汽车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主动走出去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 本报特约记者 金满

  外界对吴绍明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提到一汽,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大管家”竺延风。毕竟,吴绍明只是一汽八位副总经理之一。

  但是,在2006 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随着他精心制作的幻灯片逐步播放,这位有备而来的副帅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真知灼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绍明在演讲中提到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四化”: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立足于自主品牌的国际化、立足于体系支撑的国际化以及立足于品牌和文化的国际化。

  “品牌”被吴绍明强调了两次。身为一汽副总经理的他如此重视品牌,不仅来自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宏观分析,更来自于在一汽的实践和感受。

  两年来,一汽集团的销量一直稳居业内前两名。不过,与国内销量相比,容易被外界忽视的是,一汽两年来的出口成绩在汽车企业中一直比较出色。据海关统计,2004年,一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逾万辆,居行业之首,2005年整车出口同比增40%。

  这足以让吴绍明这位从一汽轿车厂设计科底盘室技术员干起的一汽人感到自豪,也更使出身于一汽“智囊团”——一汽集团规划部的他清醒。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律告诉他,若要成为成功的国际化大集团,必须要立足于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

  今年一汽提出的“自主百万化”的销量目标和提出的自主创新目标,似乎也在说明一汽做品牌的决心。

  范仲 为东风摇旗呐喊

  观点:东风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就是在商用车上坚持自主开发,而乘用车全面合资。

  □ 本报记者 楼聃

  与国内许多汽车企业不一样,在国际合作方面,东风所走的道路很独特,即在商用车方面坚持自主开发,而乘用车是全面合资。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范仲对于企业这种“自主开放、竞争合作”的发展战略推崇有加,他认为这正是最适合东风公司自身情况的快速发展道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风商用车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竞争优势,并牢牢控制着国内市场。

  范仲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东风商用车对于客户的意义:在运输费用上,东风卡车的费用是每公里0.35元,而另一国际知名品牌的费用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用户会更倾向于使用价格低廉的商用车。

  让范仲感到兴奋的是,这种价格上的优势,使东风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逐步把国外竞争者排挤出去,同时有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而在乘用车方面,由于缺乏商用车那样长达50多年的积累,用范仲的话来说,还“需要不断学习”。

  在与世界汽车生产巨头的博弈中,东风公司把销售大权交给了外国人,但获得了一个新的技术研发中心。这个中心的不同之处是,其研发方向主要是依据中国的市场来开发新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产品引进。

  久村春芳 中国汽车的“研究员”

  观点:美国的客户喜欢体积大、操作简便、驾驶方便的汽车;欧洲客户喜欢紧凑灵巧的车型;中国的偏好比较多样化,这意味着众多的市场机遇。

  □ 本报记者 李超

  在2006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一个瘦削、步履谨慎的男人,在红色的签名簿上工整地写下“久村春芳”四个汉字。之后,他在论坛上的论述,也像他的步伐和笔迹一样严谨。

  日产汽车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并已在这里建成最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规模堪比其在美国和欧洲的研发机构。此后的若干年中,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系列车型将陆续从这里诞生。

  久村春芳是日产汽车的执行董事,兼任综合研究所所长。他是学技术出身,虽然现在身兼行政职务,但是工作依然没有脱离研发岗位。

  现在,久村春芳正在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他认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日产汽车将在这里得到更多的机会,“像美国车一样宽敞豪华、像欧洲车一样紧凑实用的汽车,在这里都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目前,日产汽车中国研发中心正在久村的带领下做第一阶段的工作,即培育中国本土供应商的能力。不久之后,该中心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届时日产汽车将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他们需要的汽车。

  久村春芳在中国的动作很快,日产汽车生产的车型,现已有60%~70%的零部件由中国供应商生产,并且供应商的研发能力正得到不断加强。久村春芳很高兴:这样下去,日产汽车中国研发中心“第一辆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的车型”,将会更早诞生。

  范安德 在中国玩奥林匹克

  观点: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如果不接近这个市场,不深入这个市场,就没有办法作出非常及时的决策。

  □ 本报见习记者 翟旭鸣

  一向以稳重、低调著称的范安德,这次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资深节目主持人杨澜。

  在2006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主办方特别安排了“杨澜访谈”栏目。杨澜邀请6位汽车产业的总裁和专家上台,范安德便是其中之一。

  曾经在美国、南美、东欧及其他许多地方工作和生活过的范安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汽车界专家。来到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他既感到高兴,也为面对的陌生市场而感到重担压身。

  曾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的大众,20年一路走来,市场份额却一度出现下滑。如何保住并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成了范安德来到中国之后面对的首要问题。

  从2002年开始,中国车市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尽管大众也加入了降价行列,但范安德心里还打着别的算盘。在他看来,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在汽车行业是无法取胜的。范安德始终相信,技术和客户发展很重要。靠近中国的客户,让公司适应中国当地的文化,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对大众来说十分必要。

  范安德的想法变成了大众振奋人心的“奥林匹克计划”。人们也可以看到,今年大众的两个中国盟友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都加快了新车研发、引进和上市速度;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概念车上海大众“哪吒(Neeza)”在北京车展上成为耀眼新星;大众供应商目前也越来越多地落户中国,使得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

  如今,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回升至17.5%。种种迹象表明,范安德的“奥林匹克计划”正在带领大众中国复兴。

  甘文维 善耍“中国功夫”

  观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大型的汽车企业,更需要并购重组。通用汽车希望进一步参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

  □ 本报记者 高斌

  与凯迪拉克SLS的高调亮相不同,1月19日出现在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的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显得很低调。

  这位通用汽车财务官出身的澳大利亚人,继承了财务人员的良好美德——低调、严谨、理智、不张扬,媒体为其冠上“古希腊哲学家”的美称。

  《财经时报》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甘文维的这种性格。他不仅在同行面前显得谦恭,对待记者也一样,道别后只是沿着角落悄然离去,生怕打扰其他人。

  不过,低调的甘文维,在中国汽车业可以称得上是重量级拳击手。

  去年3月,甘文维由通用汽车欧洲业务部副总裁兼通用汽车英国公司及沃豪汽车公司董事长改任现职。上任后,通用汽车当年销量达到665390辆,同比增长35.2%,增幅不仅高过2004年8个百分点,而且历史性地取代大众,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领跑者。

  甘文维经常强调,过去10年,通用汽车已经在中国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06年起,通用汽车将迈入在中国发展的另一个10年。这将是通用汽车业务全方位拓展的黄金时机。

  从甘文维的表态不难看出,他非常明白中国市场对于通用汽车的重要意义。或许正因为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有着亚太工作背景的他才被派到中国。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甘文维发表了主题为“汽车业并购重组”的演讲。他明确表示,通用汽车希望进一步参与中国汽车行业下一步并购重组。当时,会场内有上百位来自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高管们,此番表态不免引人遐想。

  本报见习记者 翟旭鸣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