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北京车展做个X光透视 A级车展背后的A类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北京车展是一场纷繁的“盛宴”,在各类媒体的狂轰乱炸下,信息呈现出海量化趋势,如何梳理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向外传递是一个难题。在与本报总编助理谢宝康讨论选题时,谢宝康说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多即是少”,实际上,信息泛化的同时,传递的有效性反而会相对缩减,不如跳出车展来看一些趋势、动向,哪怕是通过一两个细节挖掘出其中的价值、传递出某种观念也好。

  要看清它的实质,不如用X光照给北京车展做个“透视”,看看这个国际A级车展骨子里到底有些什么。

  A级车展背后的“A类”市场

  如果说1990年第一届北京车展要数数到了哪几家的话,那么,今年的车展就要问问,还有谁没来?

  现场采访时,记者更留意的是一些“新面孔”。在1号馆前空地上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有一个不大的露天展馆,虽然只有两辆展车,但记者却注意到,这是中东最大的汽车公司——伊朗霍德罗汽车工业集团?IKCO?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其展出的自主品牌Samand LX和三厢标致206SD也并不怎么起眼,但它毕竟来了。从该公司只提供英文资料看,其针对专业人士,寻求合作机会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大发(大发工业株式会社)也来了。虽然其展馆在1号馆的2楼,样车也只有5辆,但熟悉汽车业的人都知道,大发以厂商的面貌首次亮相将意味着什么。大发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但只要提起夏利则国内消费者都耳熟能详,其实,天津一汽夏利正是引进了大发的平台才创下了单个车型(夏利)过百万辆的记录。大发公司宣布,2007年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将与一汽集团合作在吉林生产小型多功能乘用车。

  与往届车展委派经营商参展不同,本届车展很多顶级品牌都是以厂家的身份参展。戴-克集团旗下的道奇品牌首次正式在中国亮相,如果联系到这一品牌在北美市场长期雄居排行榜前列,就知其来者不善;而一些特立独行的豪华车品牌如玛沙拉蒂、保时捷法拉利等也都是首次以制造商的身份亮相。本田Acura也是首次参展,不仅有独立的展台,而且还在车展上进行了新车发布。

  此外,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主品牌——枭龙,虽然枭龙的工厂还在武汉蔡甸建设当中,量产也要等到明年,但其目标直指世界顶级军车乌尼莫克和悍马

  目前,各跨国公司纷纷将北京车展升格为全球A级车展,在本届车展上,有丰田卡罗拉、迈巴赫62 S、斯巴鲁Tribeca等多达10款车型为全球首发车型。

  A级车展背后,是中国迅速增长的“A类”汽车市场。

  2005年,世界前三大汽车生产国美国汽车生产为1197.74万辆、日本1079.96万辆、德国575.77万辆,今年的产量也大致相当,而中国今年将突破700万辆超越德国,未来几年内,若中国能保持15%-20%的增速,那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的日子就不会太久远了。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还有谁会不竭尽全力?

  关注驾乘新革命

  此次车展亮相的概念车很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参与度也很广,不能说哪家企业或哪款车型就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只能用各领风骚来概括,但是,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走势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是先进的电子技术及自动化技术要求正迅速提升,可能外化表现为自动化、操控性、安全性及通讯娱乐等方方面面。从单方面来讲,各个企业都在努力研发新技术,如VOLVO的安全性、奥迪的变速箱、陆虎的越野性、凯迪拉克的动力性(凯迪拉克Sixteen概念车高达1000马力)等等,都有各自的优势甚至是传统,同时,在整车性能方面,都强调将最新技术整合为一体,TCSESPEBD、PAS、VGT、EDL……类似这样的技术名称,经常被厂商长串列举以表现其产品的整体性能。

  在此次车展上,萨博Aero-x概念车不仅可为驾乘者提供180度的全景视角,而且采用乙醇为“绿色”动能;玛沙拉蒂“鸟笼”?Birdcage 75th?概念车则采用了摩托罗拉“无缝移动通信”技术,像这样的新技术亮点还有很多,但大都表现在个体上,而日系车则表现出对先进电子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整体追求。

  “更安全、更舒适、更自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先进的电子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可能带来一场驾乘新革命。不管是丰田的TOYOTA i-swing、本田FCX CONCEPT概念车,还是日产的Pivo概念车;也不管是本田上届展出的机器人“阿斯姆”,还是这届带来的高性能驾驶模拟舱,其自动化程度方面的优异表现,都让人感到日系公司在这方面的整体努力。而这方面又在朝着高自动性(甚至是全自动)、简操控性、节能、环保、小型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在娱乐性甚至是卡通性方面也在不断尝试,这些应引起其他公司的高度关注。

  迷你”型汽车构架“金字塔”底座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小型化成为重要趋势之一。长安奔奔、南京菲亚特派朗、新宝来HS、力帆520两厢、天津一汽威志、长城精灵PEREY、新路宝奇瑞QQ6、长丰猎豹CS7及陆风风华、赛豹5、福美来2、华普海炫AA等等一大批国产精品家轿在展会上亮相,充分显示出经济型轿车的魅力;而一些跨国公司对小排量车的打造同样不遗余力,丰田i-swing、铃木IONIS、日产Pivo等都是一些超级“迷你”概念小车,有的仅能容纳一人,而起亚则带来了RIO,大发带来了Copen等。大发在此次车展上的宣传资料,干脆就以“看好中国小型车市场”为标题,在其产品资料上,大发Fun、Esse及Life等车型也都是一些各具特色的微型车。

  中国高端消费者偏好“大车”,所以奥迪、宝马、凯迪拉克SLS都进行了加长,但另一方面,从市场销售情况看,Spark、QQ、飞度乐风骐达等车型一直热销,又反映出低端消费群及初次购车者对小排量车的偏好,这两种潮流都应该重视。前不久,威志上市发布会上,天津一汽夏利销售公司总经理宋明君表示未来几年将有9款车型陆续上市,都是清一色的精品家轿,从产品布局看,天津一汽夏利的产品确实很单一,但其日子一直过得不错,个中缘由也值得深思。随着国内一级市场(一些重点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加剧及油价的偏高,小型车的市场会越做越大,而类似铃木IONIS这样节能、环保且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微车,一旦量产并达到一定规模能将价格控制住的话,个性化小车成为主流未必不可能。新浪汽车针对北京车展开展的网上调查中,其中有一项调查是“您最希望在车展看到什么样的新车?”35%的人回应是“经济型轿车”,居各类车型之首,而豪华车仅占2.5%。

  人性化的张力

  第三是人性化的设计将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这一点丰田i-swing和日产Pivo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操控极其简便,而且个性鲜明,如果说i-swing可以原地转向的话,Pivo就干脆不用转向,整个车身中部可以180度旋转,随时可以前方变后方,即掉个头反方向开。在国产车中,华普海炫AA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用绚丽的色彩、富有个性的“文身”及相当女性化的内饰打造中国第一款女性车,华普总裁徐刚透露,华普女性车第二阶段的开发已经展开。

  另一方面,人性化还表现在服务方面,在车展期间,上汽集团不仅推出了双龙享御,而且在发布荣威750典雅版的同时,推出了服务品牌“尊荣体验”。如何从产品和服务两方面更贴近消费者,是车企未来战略的重要内容。

  新能源开始发力

  新能源汽车将迈向实质性市场开拓阶段,这一动向不容忽视。

  丰田普锐斯的推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至今60多万辆的销量更鼓舞了其他厂家涉足的勇气,浸淫其中多年的通用福特、本田等企业有望随后跟进。本届车展上,新能源“绿色”汽车占了概念车很大比重。本田FCX CONCEPT所配燃料电池不仅改变了氢、氧流动方式,而且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感知驾驶员的目光进行无触摸操控;福特Reflex则拥有利用柴油、太阳能和电力的柴油-电力混合动力推进系统,100公里油耗仅需3.62升;雷克萨斯SUV RX400h、铃木IONIS及日产Pivo等概念车也都是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而通用则一举展出了雪佛兰Sepuel氢燃料电池车、萨博生态动能车及Vue混合动力车等三款“绿色”车型。通用总裁瓦格纳此前表示,通用混合动力车将于2008年在上海通用投产。

  就自主企业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已到了破关阶段,比亚迪、长安、一汽、吉利等众多企业的试产或量产计划都已排出,而且首发时间段大多集中在2008年-2010年前后,可以说,新的角斗已经拉开序幕。

  新品混战,竞争加剧

  上述只是未来产品动态的某些方面,厂家需要关注与跟进,但并不等于近期市场安排就一定要按这些方向走,实际车型的投放也不可能以未来技术为先导。除产品发展动向外,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也很重要,而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了解其他厂家的新品计划。

  车展期间,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在专访时曾表示,“要将雪佛兰打造成真正的主流品牌,不久的将来,雪佛兰将会有大动作”。“十一五”期间,吉利将推出20多款新车;上汽则宣布未来一段时间内有30多款新车型将陆续投放;长安、一汽等集团军未来几年的新品计划也以数十款计……可以预见的是,2007年又将是一个新品大战年。

  对于未来的竞争格局,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概括为“国内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白热化”。

  2003年12月,吉利美人豹以“中华第一跑”傲视群雄,短短两年过去,在本届车展期间,中华M3、比亚迪F8、海马S1、吉利雳靓等跑车及东风轿跑车、哈飞赛豹V系轿跑车一同亮相;上海大众NEEZA、吉利风隐、江淮雄鹰、奇瑞瑞虎5、长安星晴、华普CI-1等概念车纷纷登台:自主品牌实力大增的同时,市场的残酷程度也大增,最终要应验的一句话是“技术为本,产品为王”。

  放眼望去,轻松的是看车人,冒汗的是汽车老总。

  记者  曾业辉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