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再次提高汽车安全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1:21  新浪汽车

  记者 王培

  3月中旬,统一俄罗斯党国家杜马议员奥列格•莫罗佐夫和尼古拉•贡恰尔建议,对自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国进口的汽车提高安全标准。在他们看来,这些“外国车”的车身、驾驶室的构造、安全带以及其他装置不符合俄罗斯的安全要求。同期,他们已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交通安全法》的修订草案。

  《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从本报驻俄罗斯特约通讯员处得知,目前这一草案仍处于提议阶段。

  然而,一旦此草案通过,中国商用车出口俄罗斯将陷入“绝境”。根据草案内容,在《交通安全法》修订案通过后,那些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国家或其汽车生产商应当与俄罗斯签署合约,以便根据国际惯例解决汽车对俄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安全不达标的问题。据了解,1958年日内瓦协议规定了交通工具的安全标准,目前已有48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协议(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均签署了该协议,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也属于协议签字国)。但中国、印度、巴西、美国等国没有签署这份协议。

  中国汽车在俄陷入困境

  面对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以及俄罗斯在汽车进口认证和关税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的现状,俄汽车专家预测,中国汽车在俄销量难再增长。

  俄本土汽车专家奥列格在“俄新网”上撰文称:“近年来,中国汽车与俄罗斯汽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中国汽车在性能上已经超过了俄本土汽车,但在零部件、维修等方面还是本土产品更具优势。在政府鼓励促进本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口号下,更多用户会将目光投向本土汽车品牌。”同时,他表示,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选择了实力较弱的经销商作为合作伙伴,金融危机来临后,双方都无法自保。一方面,经销商失去了销售动力;另一方面,有些汽车企业也试图抛下这些最初的合作伙伴寻找实力更强大的经销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仍未适应俄罗斯市场。”奥

  列格说。

  俄鼓励本土生产抑制进口

  据商务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监测,今年1月,我国对俄罗斯仅出口汽车163辆,同比下降96.7%。这与俄汽车市场萎缩以及俄政府鼓励汽车境内生产两大因素不无关系。

  俄罗斯工业与贸易部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近日说:“去年12月,我们认为2009年的汽车市场将萎缩40%,可现在看来,下降幅度将达到60%。”比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俄1~2月的载重汽车销量减少了80%。俄罗斯最大的载重汽车生产商卡玛斯也被迫关闭生产线长达数10天。

  同时,俄罗斯政府预计,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境内生产的汽车在总销量中所占的份额将大幅度上升,这依赖于俄汽车合资企业将扩大生产种类。而赫里斯坚科对此也表态说:“我们预计,2009年市场会朝着有利于俄罗斯境内汽车生产企业的方向重新洗牌。这意味着,许多外国汽车公司决定增加在俄罗斯境内生产的产品品种。”他同时透露,目前一些外国公司申请在俄开设新厂的项目正处于审查过程中。

  到俄罗斯去工业化组装

  希比利汽车出口(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景成告诉记者,中国商用车在俄罗斯市场遭遇的难题比想像的更严重。据了解,俄罗斯已不再接受中国重卡的整车出口认证请求,而俄罗斯当地媒体更称俄罗斯不需要进口中国商用车。

  祝景成提供了一个数据:据俄国家质量认证检测中心统计,2007年,中国汽车一共在俄申请了178个整车出口认证,批准了不到10%,但所有认证都是俄罗斯经销商出钱申请的。而2008年中国汽车申请的出口认证获批的更少了。“从目前情况来看,整车出口之路已被堵死。”祝景成说。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基本上都是依靠俄罗斯经销商,中国企业把车卖出去就等着数钱,“其实,把汽车认证交给人家,等于把销售权也给了别人。”

  祝景成建议:“此前中国商用车拥有价格方面的短期优势,但认证严格和关税提高等因素使得中国商用车逐渐丧失了这一优势。今后国内汽车出口俄罗斯将越发艰难。”据了解,国产自卸车的出口认证,基本都是由俄罗斯经销商来做,一个认证就要支付几千美元,大大增加了出口成本。

  但祝景成指出,中国商用车可以走工业化组装的道路,俄政府已经批准了包括商用车在内的年产12万辆汽车的工业化组装项目,正通过希比利公司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商用车合作企业。

(编辑:桑之未)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