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占据品牌制高点 自主品牌齐集北京车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11:03  新浪汽车

  跑车、发动机、销售主力车型,是集体密谋,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自主品牌集体发力,多家厂商以跑车、发动机、量产车作为自身主要展示产品。在规模空前,国外厂商和国内几大汽车集团纷纷亮出多款最新产品的北京车展,自主品牌成功“突围”,使之成为本届车展的热点之一。

  有媒体评论认为,自主品牌集体发力成就了本届车展的一大看点。往常只以即将量产的新车作为主角的自主品牌,开始向高端产品发力。海马、华晨、比亚迪等厂商都带来了属于自己的跑车,而且从厂家公布的技术参数看,跑车所采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都非常先进。虽然还不能说中国就此迎来跑车时代,但是自主品牌厂商的技术实力无疑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

  当然也有业内专家指出,这么多自主品牌厂商都选择展出跑车和发动机产品成就了本届车展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表面上,自主品牌集体谋求“上位”,技术研发实力隐隐有和国外厂商“叫板”之势;而深层次下,自主品牌内部其实也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敢落后,纷纷想抢占品牌制高点,一举树立业界地位。

  以跑车为先锋

  “以跑车在车展上吸引关注,自主品牌这一招显得十分聪明。”事实上作为两年一届的盛会,北京国际车展地位、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众多国外知名汽车集团和厂商都将其定位为A级车展,比肩法兰克福车展与日内瓦车展。而中国汽车市场每年超过10%的增长率,更加大了国内外厂商对于这块热土的重视程度。据悉本次车展展出车辆超过500辆,当今国际上的豪华品牌,保时捷、法拉利、玛沙拉蒂等纷纷派出产品参展,规模实属历届之最。

  自主品牌要想不在“车海”中被淹没,仅靠自主新车显然不够,于是乎跑车变成为自主品牌用来吸引关注的明智之选。跑车本身就是时尚、前卫、奢华、科技的代言人,即使仅仅摆放不做任何介绍,其都能带来众多的关注。更何况跑车还能展现自主品牌的尖端科技实力,有树立业界地位,抢占品牌制高点的功效。

  本次车展,吉利以美人豹2代出席,“量产跑车”的名头使它快人一步;比亚迪F8用硬顶跑车聚焦目光,在F3取得不俗战绩之后,比亚迪自然希望能够在业内站稳脚跟;华晨M3携宝马的声威,在操控和运动性上使他拥有傲视群雄的资本;而海马S1,在整合国际化研发资源与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饱满、富有张力的线条,并采用“全过程数字化虚拟设计”,“超低风阻测控技术”,“四维加强结构”车身设计等先进技术,并在“人机工程预置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

  应当讲,自主品牌在各自的跑车身上都下足了功夫,“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也使得他们初战难分伯仲,意图占据品牌制高点的愿望更需以企业深厚的“内功”方能达成。

  “内功”成就高度

  有业内人士曾经指出,汽车其实不是高科技产品,比拼的应该是制造水平。就像笔记本电脑,核心技术芯片都在英特尔和AMD手中,但是IBM却能做到业界第一,靠的更多是生产制造的水平。以汽车而言,即使都采用同一型号的发动机,由于厂商生产水平的差异,产品表现也会呈现很大的不同。

  在本届车展上,我们之所以赞叹奔驰、宝马的产品,其根本上是因为多年的造车经验、先进的工艺水平使他们即使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能做到完美。这种“内功”才是自主品牌能否占据品牌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厂商普遍存在造车时间相对较短、经验积累不足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近两年的后起之秀。像奇瑞和海马这样的厂商,已经算是“元老级”了。奇瑞历来以“多产”著称,多款产品及发动机都为其带来业内外一致赞誉,所取得的成绩不用赘述。而今年全面走上自主之路的海马汽车,却携多年与马自达的合作积累,厚积薄发,走出一条学习型自主创新之路。

  与奇瑞不同,海马走的是精品路线。无论是与马自达合作期间推出的普力马和福美来,还是今年8月31日上市首款自主品牌产品福美来2代,每款产品都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如福美来2代上市两月,月均销量破万,作为自主品牌产品取得如此市场成绩还是第一次。

  而另让海马可以窥视自主品牌制高点宝座的底气,则来自其多年的造车经验积累。在与马自达合作的15年中,海马汽车不仅逐步夯实了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超过30万的忠实用户便是最好证明。加之福美来(轿车平台)和普力马(MPV平台)两套完整并且十分成熟的技术开发平台,上海、海口两大研发基地,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这些使得海马自主之路从容不迫。

  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给了自主品牌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的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就本届车展而言,自主品牌正在期待一场爆发,谁能把握机会,便有可能占据品牌制高点,成为中国汽车繁荣的领军人物。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