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者入“省油”迷魂阵 实际油耗数据引导买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 10:33  财经时报

  任意打开一个搜索引擎,输入“油耗”进行搜索,都能得到超过数百万个结果,数量直逼时下的热门关键词“超女”,老百姓对节油的关注度可见一斑。油价飞涨,如何省油便成了消费者购车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么,怎样确认一款车型真正的每百公里油耗呢?

  日前,发改委公布了一份国内车型的实际油耗数据,为消费者买车提供了一定的购车依据。在此之前,人们只能从厂家公布的理论数据获得参考,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后者的数据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

  评选引导买车

  前不久,由国内某知名电视媒体举办的“汽车节油挑战赛”结果揭晓,组委会设置的两个奖项,均被一个日本车型获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了该品牌位于北京的一个经销商,他表示,比赛结果公布之后,前来购车的消费者增加了很多,并且都是冲着获得节油奖来的。

  类似的由媒体举办的节油比赛还有很多,虽然最终获得节油第一名的车型种类各异,但是总有部分消费者表示认同。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刚刚买了一辆媒体评选的“节油王”车型,他告诉《财经时报》,各媒体测试结果不同,很可能是因为执行的标准和程序不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结果真实性的认可。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某些方面,媒体对消费者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同样排量的各种汽车加上同样数量的燃油在电视上比赛,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出哪个车型的节油性,这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另一类消费者则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媒体评测的节油车型可信程度不高,是媒体和厂家共同唱的一出双簧戏,而评测的结果在开始前就已经内部确定,不具备实际参考价值。这类人群在买车的时候,喜欢听取周围有车的熟人意见,认为实际用车过程中得到的油耗数据最贴近事实,再从中选取一款与自己的需求相同或近似的车型。

  有些车型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较长,保有量也较大,已经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所以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仍然能够产销两旺,并没有因为车型老化而退出市场。同时,设计理念的不同也导致消费者对车型的判断不同,如日本车追求经济、耐用的性能,车辆的自重一般较轻,所以在市场上一直享有省油的声誉。产品误导用车一些汽车用户的感受是:买来一款自己认为最省油的车,只是在节油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在使用过程中还得为节油绞尽脑汁。很多时候为了达到省油的目的,明知不太实际的办法,也抱着侥幸心理试一试。

  《财经时报》日前报道了汽车节油器的黑洞问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很多消费者表示曾经上当受骗,在某银行工作的李主任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期间攻读的是应用物理专业,对节油器经销商的宣传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但是,为了能够在万分之一的可能下达到节油的目的,他还是购买了其中一款节油器,用在自己的爱车上。

  李主任补充说,如果节油产品太贵他也不会买,关键是觉得几百元的花销无所谓。如果真的没有效果,就当是请朋友吃顿饭。

  更多的消费者没有李主任这么专业,他们一般是从知名媒体和有经验的司机师傅那里学到各种省油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从驾驶习惯入手,而不是添加附属设施。汽车从买来的第一天开始,就要不断地花钱,其中油钱是持续、主要的支出。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几乎没有谁不在乎汽车油耗。于是,厂家在新车发布的时候,总不忘把新的节油技术当作一个噱头;经销商向消费者推荐车型时,也经常把省油当作卖点。最辛苦的是消费者,除了比较、选择购买一款省油车型外,还要考虑使用过程中如何少花油钱。

  一些人就抓住用户的这个心理,推出五花八门的汽车节油产品,如节油器、汽油添加剂等。消费者在这些产品面前看花了眼,而有关人士则通过《财经时报》提醒说,这些所谓的节油产品,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更不可能达到厂商所吹嘘的节油效果。

  本报记者 李超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