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安探索自主创新独特模式:以我为主 自主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07:48  中国汽车报

  11月18日,长安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微型轿车“奔奔”就要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宣布上市了。这款小车不仅为长安人所看好,还受到媒体人士的普遍好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潮流即将掀起高潮之际,“奔奔”把政府和有关机构的目光再度吸引到了长安的自主创新做法上。

  10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重庆举办了一场“中国汽车产业高层论坛”,公布了他们3个月来对长安自主创新活动的调研报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门的官员和学者一同审视了“长安模式”,并就如何促进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长安模式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长安汽车集团,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汽车集团,微型车行业的老大,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96%。自1981年涉足汽车业以来,长安集团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至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长安汽车自主创新模式。长安模式可以高度概括为:“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为依托,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视国外合资合作方为资源,在政府、国外合资合作方和企业三方联动之中,通过技术创新的渐进式升级,构建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长安模式具有如下两大内涵:

  一、长安模式的核心是“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长安在与国外合资合作方的交往中,借助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本、管理、技术、知识等资源来发展自己,十分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尽快化为现实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资本。

  二、长安模式的关键是构建自主开发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以下内容:1、适度超前的战略主导;2、以产品策划层-核心开发层-生产技术支持层-外部资源层构成的组织体系;3、由“进则生、停则衰、退则亡”、“学习、创新、敬业、树人”两句话构成的企业文化;4、投入10亿元建立自己的核心研发机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时还建立了海外分中心、上海分院;5、形成了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分析优化、样车制造和实验验证等五大能力。6、建设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全球数字化设计系统网络;7、已形成一支800余人的产品核心研发队伍和1000余人的技术人才队伍。

  坚持不懈的渐进式自主创新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安汽车之所以25年来得以高速发展,近些年来在自主品牌、总体能力、人才资源、开发流程、知识产权等方面收益颇丰,正是得益于长安一直注重学习外国汽车公司的核心技术、先进管理和文化理念等精髓部分,为己所用,走过了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创新、以我为主联合开发、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道路。长安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通过创新的渐进式升级而逐步形成的,离不开时间的沉淀、经验的探索和资源的聚集过程。

  专家们认为,长安模式尽管投入高、风险大,但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具备了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所以实现跨越的可能性和幅度都比较大。如果仅靠技术引进进行模仿或合作创新,就只能实现小幅度的跨越。长安模式证明,只有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才能实现幅度最大、价值最大的跨越式发展。因而,长安模式对于我国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具有借鉴意义。

  长安“十一五”的创新目标

  会上,长安汽车集团公司总裁徐留平透露,到2010年,长安汽车的车型平台要达到6个以上,产能接近18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的比例要超过50%,出口8万辆,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各类长安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总占有率要达到15%。其中,轿车、微车和商用车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有率要分别达到13%、38%和6%以上,微车保持市场占有份额第一的位置。

  为此,徐留平说,长安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产品、市场、体系、文化和成本等五个方面领先的“事业领先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长安的研发投入总体上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拟投入56亿元开发新产品,相继投放32款新车。其中,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16款,排量覆盖0.7升至2.0升。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十一五”期间,长安集团要实现“四年翻番跨百万,六年收入过千亿”的发展总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培养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报记者 秦淑文)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