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专家:中国汽车产业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7:47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讯 2006年10月2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办、中国经济时报社和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办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在重庆长都酒店隆重举行。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由中国经济时报社总编辑包月阳主持,重庆市政府有关领导到会致欢迎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发表演讲,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研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做主题演讲时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产品投放速度明显加快,价格策略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降价的促销作用越来越弱,企业面临全方位削减成本的巨大压力,汽车行业开始优胜劣汰。他认为,新阶段迫切要求中国汽车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未掌握核心技术。合资企业在我国汽车产业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这使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颇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特征十分突出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内涵、方式、机制和政府作用等问题就更为复杂。

  他表示,目前我国一些汽车企业已将研发放在了重要位置,踏踏实实地进行自主开发,与外资企业、国内的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培育自主创新的体系。在开展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形成了内部驱动型研发模式、借助全球技术平台本土研发模式、自主驱动、大量借助外部能力研发模式等自主创新的模式。例如一汽、上汽、东风、江淮以及奇瑞吉利、哈飞等内资汽车企业。在开展自主创新方面,长安汽车集团经过长期探索,也形成了“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行之有效的模式,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汇报了长安汽车自主创新的成果、体会及“事业领先计划”。据他介绍,经过多年的执著探索,在汽车强国的道路上,长安汽车第一个在国内建立起设计样车试制基地、第一个在欧洲建立起汽车开发中心、第一个实现全球24小时同步开发,实现了从单一平台向微型客车、微型轿车、普通级轿车、中级轿车、经济型多功能车、中小排量发动机多个平台同步开发转变,从过去向别人索要产品实现了开始向集团成员输出产品,再到向国外输出技术的转变,也由此在自主品牌、总体能力、人才资源、开发流程、知识产权等五个方面收益颇丰。

  今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长安汽车集团自主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赴深入重庆长安总部进行实地调研,并于日前完成课题报告,对长安模式的内涵、特点及现实意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课题组将“长安模式”归纳为: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为依托,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视国外合资合作方为资源,在政府、国外合资合作方和企业三方联动之中,通过技术创新的渐进式升级构建起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报告指出,“长安模式”说明,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和二次创新、以我为主的联合开发都是真正实现以我为主的自主开发的必经阶段,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实现离不开时间的沉淀、经验的探索和资源的集聚。

  与会专家就“自主创新与汽车强国”这一主题进行观点交流,并就长安汽车自主创新模式展开讨论。冯飞表示,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国汽车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长安模式”一是为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有助于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除此之外,“长安模式”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建议,长安汽车集团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战略体系建设,注意规避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同时也需要政府在体制、机制、税收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企业支持,为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徐留平也表示,加强自主创新是建立创新型国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确立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地位的需要,但目前自主创新不论在政策上、机制上、技术上都还存在与其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就此长安建议,国家尽快建立自主创新的评价机制、合作机制、成果应用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加速推动中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变。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