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奇瑞传闻贴牌生产戴-克制造小型车引人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07:50  中国汽车报

  商务部网站消息:据德《明镜》周刊报道,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拟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小型轿车。戴-克与奇瑞汽车公司最近达成一致,将合资生产面向美国出口的小型汽车。为此,双方已开始与供货商进行谈判。按计划,合资企业将在奇瑞总部组装一款微型汽车,该车价格将低于奇瑞“激昂05”营销战略提出的价格,批量投产时间将取决于双方建立生产线的速度,以及产品是否达到戴-克的质量要求。

  半个月以来,一则奇瑞汽车公司将为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以下简称戴-克)生产小型车的消息引起业内外震动。一时间,关于自主品牌企业为世界汽车巨头贴牌生产是否令人忧虑的话题争论得非常热闹。

  传“贴牌”消息

  相关消息约在五个多月前就传出过,这次更进一步的消息则来自上月末美国相关报刊的报道。

  消息称,由于油品价格不断上涨,北美消费者日趋倾向于购买省油的小型车,导致SUV和皮卡等大排量车销量下滑,而戴-克因为北美市场卡车和小型货车销量锐减而节节败退。因此,戴-克既希望快速生产出小型车供应欧美市场,又希望能削减成本,就将目光投向了以生产小型车起家的奇瑞。据称,双方已经于上月17日达成框架协议,奇瑞将生产戴-克牌小型车,出口欧美。

  虽然,国外媒体已言之凿凿,但国内却没有人能从当事双方口中将此消息证实。记者致电戴-克中国投资公司和奇瑞的相关负责人,双方均表示对此不做任何评论。

  从双方的态度可以推断,此事并非空穴来风。但引起大家兴趣的并非此事的细节如何,而是对整车贴牌生产本身到底该持什么态度。

  为“贴牌”忧

  贴牌,即OEM,这个概念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指一个厂商根据另一厂商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配件,并贴对方的牌子。汽车零部件厂家中有不少从事贴牌生产,家电和IT业中更多。“中国制造”随贴牌遍布世界,但中国品牌却无法因此遍布世界,对贴牌是否有利于壮大民族产业的质疑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且出口颇多的家电行业中。

  在产业链中,利润最微薄的就是生产制造领域,担忧者认为,企业长期贴牌生产将沦为别人的加工厂,无法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将永远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并受制于人。

  家电行业,乃至汽车零部件的贴牌生产已引起了这么多质疑,在国家强调自主创新,汽车业内要打造自主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奇瑞这样一家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传出了为别人贴牌生产的消息,自然会让很多人“忧虑”。

  “说白了,人家看上了奇瑞的制造能力,但没看上牌子。这样下去,民族品牌更没有出头之日了。”担忧者表示。

  “贴牌”亦有利

  但也有人认为,对贴牌生产是利是弊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放在汽车行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北京正略均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顾问杨洋认为,国内汽车企业从未放弃寻求世界汽车巨头帮助的机会,这也是落后的中国汽车企业要快速提升自己的正常需求。而与戴-克合作,为其贴牌生产,对奇瑞来说,正是一次风险较小的提升机会。

  在他看来,虽然奇瑞和吉利等民族汽车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并占据了国内相当多的市场份额,但不得不承认,工艺水平和品牌形象尚与国外大品牌相差很远,这两个瓶颈如果不能得到快速解决,目前尚弱小的民族汽车企业未来是否能生存得好还是个未知数。

  有人说,戴-克让奇瑞贴牌生产是看上了奇瑞的制造能力,但更有人认为,此事对奇瑞的好处恰恰是能提升制造能力。欧美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就算奇瑞贴牌子出口的是在自己的小型车基础上改装的车,戴-克也要为此负责到底,势必会将丰富的制造及管理经验传授给奇瑞。

  “这也是提升品牌的手段。就像华晨中华因与宝马共线生产而获得更多消费者信任一样,符合戴-克品牌要求的奇瑞所造的奇瑞车也会被认为品质提升了。”杨洋说。

  而对奇瑞来说,这种提升品牌的方式对其国际战略尤为重要。虽然去年年初奇瑞就宣布2007年要将汽车批量出口到美国,如今这一计划已被推迟。知情者透露,民族品牌汽车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情况尚好,但出口欧美的阻力非常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不被认可,奇瑞贴戴-克之牌出口,则是“曲线救国”。“品牌上的风险,倒是让戴-克承担了。”杨洋认为。

  “贴牌”之后

  从长远来看,一家企业若满足于贴牌生产,显然不会有什么发展,而且必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从当下看,民族汽车企业若能借贴牌之利迈过发展的瓶颈,也并非坏事。

  杨洋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贴牌生产的企业前途都堪忧,关键要看企业在贴牌之后是否真正致力于自我提升。他举了台湾电脑生产企业的例子。“品牌是一种口碑,需要时间来树立。过去台湾厂商为世界IT巨头贴牌生产电脑,将OEM的质量做得非常好,全世界都认可。在此基础上,台湾又发展自己的电脑品牌,如今华硕、宏基等品牌都很著名。”他说。

  目前,海尔、TCL等家电企业要么在国外设厂生产,要么收购世界著名品牌,无非都期望以此提升自我,其目的与贴牌生产一样。“如果自己不努力,贴牌也好,收购别人品牌也好,都不会获得认同的。”杨洋说。(作者 胡轶坤)

(编辑:刘理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