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
徐刚
业绩仅是“削藩”的理由,李书福对徐刚的信任度降低,是导致徐刚遭遇空前危机的根源。
李书福终于对华普有所动作了。9月12日,吉利集团的秘密会议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做出决定,从徐刚手中收回上海华普汽车的经营管理权。第二天,华普汽车包括财务、法务、人事等权利悉数被收回,华普汽车的经营指标将由集团下达和考核。而以前这些权力都归徐刚所有。
这一天距离徐刚5年的承包期满还有整整3年时间。对于华普汽车经营管理权收归集团的说法,最直接的当事人徐刚既不愿意肯定也没有否定,“过两天我们会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徐刚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而在更早的9月初,华普汽车的经营委员会已经和吉利汽车的经营委员会联合办公。
在经营管理权被收回的同时,作为相应的补偿,徐刚在华普董事长之外又多了一个头衔———吉利集团的副董事长。尽管上海华普汽车对外的说法是徐刚的权力更大了,但是业内人士更多地把这次事件视为李书福的“削藩”。
救火队长徐刚
业内人士多认为,李书福欲通过“明升暗降”的形式加强对华普汽车的管理,以改变此前华普在吉利集团内部半独立的形式。
自从2004年华普汽车董事长徐刚从吉利集团CEO外放华普董事长后,华普与母公司吉利集团的关系越来越松散。
根据徐刚与李书福签订的为期5年的承包经营协议:在股权架构上,李书福为华普的大股东,徐刚为小股东;在人财物、产供销、品牌、研发等方面,徐刚拥有独立的权力。
根据权责分工,李书福在产品销售、资产升级、保值增值、产量增幅、利润指标、上缴国家税收等方面给徐刚订出一个具体的经营指标,徐刚完成了则按股比进行利益分配,若不然自然有出局压力。
上海华普是吉利在2002年收购杰士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徐刚到任后短短时间内就推出了华普M203、飚风、飚风二代等几款新车,2004年华普汽车增长61.7%,2005年更加速到近150%,成为当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企业。随着华普规模做大和产品线完善,逐渐显露出独立于吉利总部的倾向。
2005年1月,李书福聘请原一汽大众总经理南阳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开始,高层之间的权力争夺就日渐激烈。整合后,由南阳出任华普总经理,体现出李分权制衡的用意。但是随后就传出徐刚和南阳不睦的消息。2005年10月,南阳辞职回归上汽集团。
徐刚和李书福本人的关系也扑朔迷离。2002年,时年42岁的徐刚突然辞去了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的职务,放弃了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的身份,选择了吉利集团CEO的职务,全面负责集团日常经营及管理工作,成为吉利集团的二号人物。
2002年的吉利正处于“成长的烦恼期”,一方面企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高速发展带来了资金压力,而吉利汽车业务本身并不赚钱,无法支撑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徐刚则在金融界具有深厚人脉。
在徐刚的运作下,吉利与各家银行都有合作,光大、兴业、招商、民生、交通等多家银行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让吉利基本上消除了后顾之忧。2004年初,吉利又通过借壳实现在香港上市。
但是在完成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后,徐刚被安排到当时处于挣扎期的华普汽车,其吉利集团第二号人物的身份也模糊起来。
不满源自业绩,也源自徐刚
“今年的业绩不是很理想,所以给了集团收回管理权的理由。”华普汽车一中层干部告诉记者。
不过这仅仅是理由而已,李书福对徐刚的信任度降低,是导致徐刚进入华普第三年,却遭遇了空前危机的根源。
在李书福最初的计划中,华普承担制造中高档汽车、品牌升级的任务。对此徐刚多次对外界表示,吉利和华普的关系就是大众和奥迪的关系。
吉利控股去年的年报显示,全年纯利1.1亿港币,同比增长36%,但其利润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仅占其总销量18%的华普汽车。
而吉利显然并不满意这种局面,因此“大众-奥迪模式”很快被打破。2005年6月,吉利品牌的第一款中级车自由舰上市,当年销量就达到25789辆,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华普全年的销量。
今年4月7日,吉利的一款中级车产品“金刚”批量生产。在金刚上市发布会上,吉利常务副总裁杨健明确表示,吉利未来的产品将向中高端发展。
根据吉利“十一五”规划,吉利还将继续推出更高级别的车型,如“飚王”、“远景”等。吉利拼命“向上”突围的事实,显然打破了原有的产品格局,也破坏了与华普错位竞争的“潜规则”。
华普和吉利的关系,从原来的大众和奥迪关系演变为标致和雪铁龙的关系,但是无论资金实力、研发水平还是网络渠道,华普都要逊吉利一筹,在母公司直接参与竞争的情况下,华普汽车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
“华普今年除1、5、6月销量超过3000辆外,其他各月均在3000辆以下,7月只有500辆。”一位今年刚刚离开华普汽车的员工告诉记者。今年1-9月,华普共销售汽车18803辆,较去年下降近21%。
华普今年的业绩给了李书福一个绝好的收权理由。而李书福对于与徐刚签订的那份协议早就表示为:“那不过是一种形式。”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李书福的决定是有道理的。毕竟吉利和华普只是小舢板不是航母,两个舢板绑在一起,抗风浪的能力显然要比独自夜航来得高。
徐刚曾经表示他并不担心李书福开了他,因为他们之间是有严格协议及相关约束条款。“只要我没违法乱纪、弄虚作假,并能如期完成制订的指标,他是不能解雇我的,这也是董事会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硬要解雇我的话,必须经得我的同意,并支付我一笔高额赔款,因为我随时接受他的审计。”
李书福的未来不是梦
重新纳入吉利管理的华普未来怎么走?吉利和华普未来的定位如何区分?李书福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说法。
不过很显然,李书福早已开始调整华普的未来定位。尽管华普汽车今年的年产量不会超过3万辆,但是到2010年,二期工程的第三阶段竣工,华普汽车的产能将达35万辆。这个数字显然已经超过了徐刚此前对外透露的到2010年华普销售10万辆整车的目标。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10月4日吉利已经与生产伦敦黑色出租车的英国锰铜控股签署备忘录,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伦敦黑色出租车。
依据备忘录内容,双方成立注册资金为5300万英镑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把伦敦黑色出租车引入到上海生产,预计2008年中开始投产,年产量预期2万辆。吉利旗下上海华普将负责伦敦出租车的组装,并拥有在亚洲的销售权。
“未来华普汽车将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华普自己的产品,另一块则将会成立一家叫英伦帝华的合资公司生产黑色出租车。”华普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胡旭辉上海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