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制召回令发威:汽车召回集中爆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15: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陶春宇重庆报道

  虽然距《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还不到两年时间,但汽车召回已经成为汽车业界的一大热点。

  10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递交了召回报告,将于10月26日起,召回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3月22日期间生产的98559辆伊兰特和索纳塔轿车。

  同日国家质检总局还宣布,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召回报告,于17日起召回从2005年6月17日至2006年7月30日之间生产的三厢福克斯52838辆。

  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称,长安福特马自达召回所涉及的福克斯,由于燃油泵电线的绝缘材料生产工艺不稳定,造成召回期内生产的车辆的燃油泵电线的绝缘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而北京现代召回的伊兰特、索纳塔的部分车辆,点火开关内部尺寸不符,可能导致起动时点火开关非正常工作。

  两年召回40万辆

  此次北京现代和长安福特马自达召回的车辆数目巨大,代价也不菲。

  长安汽车对长安福特马自达此次召回的费用进行评估后称,此次召回的费用预计约为2868万元。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关经理姚雨称,对公司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不是考虑成本和损失,而是怎么样把问题解决好,尽量使客户满意。

  实际上,这两起召回案件并非特例。仅今年4、5月份,就有六次关于汽车召回的公告发布。其中既包括国内企业,也包括跨国公司。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刘兆彬日前在一次会议上表示,2005年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29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大国。在2004年开始实行汽车召回制度后,国内外车企在国内共召回缺陷汽车40多万辆。

  虽然距《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还不到两年时间,但汽车召回已经成为汽车业界的一大热点。

  不再遭受歧视

  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经常以安全或环保的原因,宣布召回自己生产的汽车,不但在本国召回,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也一视同仁。

  可是大多数汽车公司的新闻公告中,我们无一例外地会看到这样的话:“销往中国的轿车不在此次召回之列。”

  汽车分析师钟师称,过去销往中国的进口汽车不在召回之列,并不意味着国外汽车公司向中国出口的汽车质量过硬,而是因为中国在汽车召回法律制度上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国外汽车厂商往往振振有词地称,中国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2004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正式颁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此后,质检总局开通中国汽车召回网,消费者可以在线投诉汽车的质量问题。

  同时,质检总局发布专项检查通知,将针对在召回制度实施过程中,个别汽车制造厂商对涉嫌缺陷质量问题隐瞒不报,部分厂商通过维修站私下处理涉嫌缺陷质量问题的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检查。

  日前,质检总局公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结果:在国内部分地区,召回规定的落实情况不甚理想。昌河铃木、法国雷诺、金杯中华等多家车商被点名。

  执法不严难逃尴尬

  在国家完善召回制度以后,国内实施召回的大多数是国外的汽车公司或者在国内的合资公司。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先后有27家汽车制造厂商实施了54次主动召回,涉及车型59种,召回汽车车辆42万余辆,其中有40个召回车型属于进口车。一汽丰田成为国内第一家在消费者施压下展开大规模维修行动的车商。

  进口车和国产车在召回数量方面的悬殊,进一步说明了国内汽车企业执行召回规定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一次召回的损失往往高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因此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对召回的积极性并不高,而进口车的召回由于是全球同步行动,车商很难隐瞒。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处罚措施太轻。《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指出,3种违规行为可责令制造商重新召回,并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包括:制造商故意隐瞒缺陷的严重性;试图利用规定的缺陷汽车产品主动召回程序,规避主管部门监督;由于制造商的过错致使召回缺陷产品未达到预期目的,造成损害再度发生。

  有不少人士认为,对于厂商故意隐瞒汽车缺陷最高将被处以3万元罚款的额度太小,不足以震慑那些顶风违规的企业。而在国外,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动辄要罚款上亿元。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三菱汽车因为隐瞒消费者投诉,于2000年7月遭到日本警视厅和警察署的特别监督和调查。最终日本政府甚至以“涉嫌违反道路运输车辆法”的罪名对三菱公司提起诉讼。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汽车召回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