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负责一汽丰田销售的一位高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下半年的市场做了比较乐观的预期。他讲了几个理由,有一个给记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他说,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会对下半年的市场有一个理性预计,这样就不会像两年前一样,汽车厂商盲目地扩大生产,造成市场比较大的库存,从而引发全市场的降价。
这位高层的这个理论,从今年5月份以来记者已经多次听到,说实话,起初并没有相信厂商会齐心协力限产来控制价格。5月份市场低迷再现后,业界很快意识到,尽管这次低迷的程度与两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汽车市场的价格并没有像两年前那样,发生较大规模的“崩盘”,一些畅销车型甚至在低迷出现后,还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加价销售。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次拯救车市的正是厂家对生产量的控制。不可否认,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主流汽车生产商倡导的订单式生产,在本轮汽车市场低迷初,起到了稳定价格的作用。
但进入8月份,持续走低的市场已经让这些控制产量的汽车生产商感觉到“销售任务”压力,在日系厂商集体放假一周后,市场还是看不到转好的信号,降价潮再次袭来。从高级到中级,从中级到经济型,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车型或明或暗全都卷入。至此,厂家通过“控量”试图拯救降价潮的努力,宣告失败。
那么是什么力量主导汽车市场的降价潮?产能过剩、消费不足、新车冲击、持币待购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可能都对汽车市场的降价产生过影响,但事实证明这些都不是造成降价潮的根源。
一周前,北京一位汽车市场的权威人士约见记者,意在探讨最近两次降价潮的根源。在长达一个下午的交流中,记者总结他表达的一个意思是,降价潮的罪魁祸首就是市场本身。
初听这句话和没说一样,但仔细回味,这句话却不无道理。其实,汽车市场的低迷和降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行为,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解释清楚。既然这样,试图人为地、简单地用“控量”的方式拯救降价潮的行为注定要失败,面对市场的低迷和降价潮,汽车厂家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张利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