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麟 鄂佳
伪概念,或者说伪命题,指的是本不存在的名词或概念或命题被人为生造出来满足个别群体的需要。车市中这样的名词很多,比较典型的有新三样、女性车等等。今天我们就把这些伪概念挑出来,让专家来一一揭破这些概念伪在何处。
金九银十
伪在哪里:以偏概全
车市自由评论人且小钢认为,汽车不是农产品,因此不会像农产品一样,随着秋季来临产品成熟,出现销售高峰。从历年的销售数据来看9月也并不一定是一年中销量最高的月份。但是汽车销售从历年来看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从常规情况看,每年的两节——元旦、春节,和每年的4月、9月都会出现一个较为集中的汽车销售旺季。今年9月预计销售会比前几个月有所回升,但也不会太好。
在阳光凯迪顾问公司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看来,金九银十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正常年份,每年的4月、9月是会有一个周期性的乘用车销售高潮。年底由于厂家为完成任务压货,12月有时也会成为全年销量较高的月份。今年则更为特殊,前三个月销售火爆,之后一直走低,估计9月会有所好转,但创销量新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点评
汽车销售是有其特点和规律的,但不仅仅是“金九银十”四个字就可以完整表达出来的。加上现在所有关于汽车销售的预测都失去了准头,这种情况下再继续鼓吹“金九银十”,就多少有些前朝遗老的陈腐气息了。
汽车不是消费品
伪在哪里:定向思维
典型案例:2004年12月5日,成都消费者朱先生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买了一辆小轿车。后因发现所买车辆为旧车将经销商告上法庭。结果法院认为汽车不是消费品,不受《消法》保护而驳回了朱先生的诉讼请求。
阳光凯迪顾问公司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认为,汽车是不是消费品,要从其用途来区分。商用车主要用于生产,因此属于生产资料,不属于消费品。但乘用车,不管其价格几何,现在已经成为消费者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的代步工具,显然属于生活消费的商品。现在私家车比例已经急剧上升到80%~90%的水平了,其作为消费品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生活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行为和过程,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
严谨地说,除了用于特殊商业用途、生产消费的小部分车辆外,我国的乘用车(轿车、SUV、MPV)已经具备消费品的属性。
点评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对汽车消费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无法律强制力。与目前红火的汽车生产和消费情形相比,在有关汽车消费的立法保护上却严重滞后。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得以“正名”,相信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长,最终消费者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车论斤卖
伪在哪里:经验主义
早前,受人尊敬的尹明善先生把卖摩托的经验移植到了卖汽车上,称今后汽车也会像摩托一样可以论斤卖。现在尹老爷子自己也不太提这个观点了,因为汽车不是大白菜。
国内摩托车行业在低端产品上竞争异常激烈,真的是“论斤卖”了。这一结果就是大家都没钱赚。也不是所有的摩托都能论斤卖,一辆哈雷摩托比一辆哈飞赛豹都要贵得多吧。
果真汽车都论斤卖了,那大家也都别搞研发了,都在车上多装点铅块儿,那价格就上去了,利润也多了。
点评
以后的车肯定越来越轻,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可肯定不会论斤卖。
间谍照
伪在哪里:只见照片不见间谍
汽车的间谍照指的是正在路试的车或者还藏在汽车厂内部的车被读者偶然拍到或偷拍到,然后发给媒体。间谍照是车迷最乐意看到的车图。在国外,有专门为媒体拍间谍照为生的人,他们经常乔装打扮混入汽车厂,拍下照片然后卖给媒体,或者发到网上和网友共享。
国内现在也经常能看到间谍照了,只不过真正由车迷拍的间谍照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厂商以间谍的名义发到论坛上,对新车上市进行前期预热。间谍照在国内已经完全成了公关手段。
当然,国外也有故意向媒体泄露间谍照的情况,只不过没有国内这么常见而已。
点评
间谍照的频频现身说明国内汽车企业在设计上还处于跟随者的角色,借鉴的都是别人的设计元素。当国内汽车设计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国内的间谍照自然就不会那么主动向媒体“投怀送抱”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