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克莱斯勒品牌重返中国市场颇引人关注。这个最早进入中国合资的汽车品牌,沉寂多年还能重振旗鼓吗?
20年前,克莱斯勒刚进入中国时风光无限,享受了最好的外资优惠政策,面临着中国汽车市场充满饥渴的处女地。为了与克莱斯勒合资,北汽拿出了最优化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还以地产212的产值扶持合资产品切诺基许多年。人们期望看到的是一个前途无限的先驱者。然而,当众多后来者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时,克莱斯勒这颗当初瞩目的明星却悄然陨落,其销售业绩始终也没有达到过预期,其引为强项的越野车市场还被三菱等后来者在华的合资企业迅速蚕食。“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是业内对克莱斯勒的一致评价。
沉默20年后再次奋起的克莱斯勒,再无一花独秀的舞台,面临的是群雄争战的中国市场,然而这个市场的机会或许更多。因为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市场,又是一个汽车消费文化已经深入人心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外资企业与政府沟通更加容易,劳动力成本并不比从前更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重返战场的克莱斯勒想成功“复活”需要反思之处大概不少。切诺基由耀眼明星到过气车型的路不长,却可能折射出许多颇为典型的经验与教训。
高油耗和售后服务上的滞后都是其没落的重要原因。由公车时代转为私车时代的过程中,高油耗成为切诺基进入家庭的主要障碍。而当年居高不下的切诺基配件价格更是阻碍了其销量上升,让许多喜爱其品牌的车主望而却步。正是油耗高和配件贵两个软肋,让克莱斯勒错失了许多良机,也埋没了品牌的诸多亮点。使用成本高是开拓中国市场的大忌,却被克莱斯勒忽略了,这种忽略产生了许多后患。后来即使性价比极好的切诺基7250,火爆的销量也没能持续太久。
国产化共同体的失败是切诺基配件贵的重要原因。在回顾以往之时,与其更多谴责中国零配件企业的制度弊端及技术实力不足,不如反思外资如何能更宽容地与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处,如何留给合作者更多机会。当年诸多汽车零配件企业都是拼了血本进入切诺基国产化共同体的,为了满足整车企业的点滴要求无不投入了巨大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他们对北京吉普如对待一个可以依托终生的衣食父母,期待的是一个可以荣辱与共的国产化共同体。然而克莱斯勒却让他们颇为失望。当年,切诺基一个零部件的小小改动都要请示美国总部,其技术管理程序之艰难既让合资中方的北京吉普非常被动,更让国产化共同体成员陷入极大的投资风险。切诺基车型的“动态改进”让许多配套企业难以适从而最终导致血本无归,造成关键切诺基配件国产化步履艰难,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虽然克莱斯勒在零配件进口上短平快地赚了些钱,但却丢掉了合资的长期利益,丢掉了潜藏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品牌推广机会,最终丢掉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心。看上海大众成功的国产化经验,看那些与上海大众共同成长的一批国产化零配件小巨人,应该说大众比克莱斯勒更精明。自己活得好也让别人活得好,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道。
曾丢了的机遇不再来,新的日子却正在开始。当年克莱斯勒进入中国之时,中国汽车市场刚刚启蒙,许多百姓也仅能买得起BJ212,而现在买得起中高档轿车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幸运的是,记得克莱斯勒品牌的中国消费者还有不少,克莱斯勒300C的国产让忆旧及喜新的消费者都拭目以待。对多元化消费取向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现在任何知名品牌都充满成长机会。克勒斯勒在还身影未完全淡化时卷土重来,再塑形象或许还不算太晚。
克莱斯勒赢得中国市场的机会有多少?自然得消费者说了算。晨风
图/田凤RB149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