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家企业入选自主创新“试点”单位 受政策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0:19  汽车导报

  记者 裴达军

  继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以来,政策的支持也相应而至。

  日前,科技部、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三部委”)联合开展自主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终于有了结果,超过100家企业被三部委定为创新型试点企业,而在全国上百家整车生产企业中,共有四家获得试点单位,分别是一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和宇通客车。

  今年4月13日,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期盼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吊足了胃口,因为据《通知》精神,只要能够入选“创新型企业”,将得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

  此次自主创新试点工作,被业界认为是国家大力倡导开展自主创新以来,采取的前所未有的最具体的支持措施,这至少反映了政府在对待自主创新方面的坚定立场和政策的具体深入细化,那么,今后整个汽车业自主创新的宏观政策将如何走向、体制将如何完善、入选企业如何“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具体政策将多大程度上且如何发挥最大效应,这些都将左右企业未来的自主创新。

  入选者要抓住难得机遇

  从汽车业入选的四家企业来看,可以说,既有大型中央企业,也有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有股份制上市公司。据了解,国家对这些试点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政府采购等方面。比如,直接拨款、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创新基地、政府采购及税收、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中国汽车业的自主研发、自主品牌之路虽颇多周折、争论,但目前对应不应该和能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问题,基本取得了一致,而对于汽车业如何进行自主创新,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困扰着政府和厂商。

  那么,此次选择试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支持,显然是对国家自主创新宏观政策、完善创新体制的细化,据悉,三部委和其他政府部门正在联合制定对于创新型试点企业支持政策的实施细则,年底就能出台。

  “一汽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在一如继往地做,从目前来讲,入选试点企业至少对我们一汽在宣传上能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对于入选创新型试点企业,一汽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就自主创新来讲,以前喊的口号多,但这次国家采取对入选试点企业进行重点政策支持,当然对我们一汽来说,是很好的事,关键是政策细节如何落实,我们如何从政策支持中形成企业长久的自主创新机制。”

  一汽拥有红旗、夏利和解放几大自主品牌,尽管各品牌经营得好坏不均,但和其他大型企业相比,一汽入选试点企业应是实至名归,尤其是投入很大、即将于8月18日上市的中高级自主品牌车奔腾,可以代表目前自主品牌中最高档的车型,与其他品牌一起,为一汽的自主创新撑足门面。

  相比一直得到政府自主创新项目建设资金支持的奇瑞,吉利的入选将改变其此前从未得到政府任何资金和项目支持的状况,那么一直受困于资金限制的吉利汽车无疑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而另外在客车业近几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宇通客车,也将有望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更上一层楼。

  须以宏观导向为指引

  实际上,国家虽然在不同时期用强弱不一的声音呼吁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但一直没有一个宏观的政策给以指引,而中国至今未针对汽车产业自主发展出台实质性的支持政策,此次采取对试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仍旧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对于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应该有一个宏观、统一的政策,应该有一个导向,企业不要分大小,只要是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应该给予公平的竞争环境,去充分竞争,让市场去检验。”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马守平告诉记者。

  从此次入选的四家企业来看,除一汽外,其他三家是倾向于完全自力更生的自主品牌。马会长认为,虽然抓重点抓典型可能会效果更快一些,但从中国汽车业长久来说,是不是“每个都给一点,让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好呢”?

  以奇瑞汽车为例,据某媒体报道,奇瑞已获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9个自主创新项目建设资金,已达7050万元,加上六个即将批复的项目资金2.2亿元,累计获得的支持资金将达到3亿元。有幸入选的吉利汽车此前就基本没有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而入选试点的企业将获得资金、技术、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重点支持。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曾向媒体透露,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可以想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主要是要建立、完善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创新型企业,带动整个汽车业自主创新,而试点企业不搞“终身制”,无疑会打消一些人“不公平、厚此薄彼”的看法,但从整个汽车业自主创新的角度来看,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抓典型、重点支持部分企业无疑会起到激励作用,而且效应也许会更快,但站在整个汽车业自主创新的角度,以全局性宏观政策导向为指引、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才是自主创新健康长久发展的根基。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