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车展落幕北京车展升温 展位费用高达千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01:45  北京娱乐信报

  日前,广州车展刚刚落幕,气势宏大的北京车展又在紧锣密鼓的筹措中逐渐升温。在中国各地车展越发此起彼伏的今年,3至8月间我国就至少有9个汽车展会轮番举办,虽然车展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车企露脸、百姓掺和的重要舞台,但车展如此频繁地“超生”背后却是怎样的呢?  

  费用

  车企展位费用达上千万元

  据记者了解,今年广州车展的展位租用费大约在每平方米3万元,而各个车企的参展面积大都在数百平方米,更有甚者则达到一两千平方米,光是展位租用费就要掏上千万元,一位北方车企老总很无奈地告诉记者,每年光是参加国内这些所谓的“国际车展”就要增加相当大的预算投入。而且,任何一个自认为有些“身份”的参展厂家,布展一次,费用都在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且这些大公司的布展投入是不可重复使用的。这些巨大的重复投入必然造成资源浪费,而这些覆水难收的投入最后还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以至于有位北京经销商坦言:“这些花在车展上的钱最后全要从卖车上一辆辆地赚回来,无形中增加了销售的压力。”

  曾有一家车展主办方表示:“车展的招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老总们在前期投入了很多资金,但得不到回报,车展办下去就要亏本,为了继续招商收回成本,因此只能以延期为借口,先拖延下去。”不过,出现亏空的主办者还是少数,只要炒作得当,又冠以“国际”二字,参展车企自然趋之若鹜。据了解,每举办一次国际车展,主办方的盈利额少者上千万元,多者以亿元计不等;而相比之下的参展企业,无论有多少收获,最少的花销也在百万元以上。因此,可以说过剩的车展首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数字

  车展简直就像练兵场

  为何各大汽车厂商在国内车展上赶场却乐此不疲呢?虽然有碍于国内地域化消费环境的现实原因,但一项调查数据更能说明问题,J.D. Power 2005年中国销售满意度调研显示:43%的中国汽车车主曾通过车展获取购买汽车的信息,仅次于人际渠道(亲戚/朋友)。因此,刚刚举办4届的广州车展在成为南方汽车企业的展示舞台后,原本不参加的北方汽车企业看到广东的日系企业近两年在市场份额上突飞猛进后,也不得不参加。

  一组统计数据可以生动体现车展对车企的诱惑力之大,2006年广州车展参展面积达到8.8万平方米,参展车型共有441辆,概念车6辆,2辆为全球首发车型;2005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展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1036家厂商包括世界九大汽车制造商均大规模参展,35个国家和地区1020家媒体5380名记者参与了报道,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39万人次;2004年第八届北京车展汇聚了520辆展车,参展企业超过1500家,观众流量增加到46万人次,参与报道的记者更是达到了5000人。可以想象,任何有身份的汽车企业都不愿意错过这些抛头露脸的好机会。一位自主品牌车企老总就告诉记者:“国内的这些车展就像是个练兵场,即使财力物力再有限,也要勒紧裤腰带跟着走。”

  规格

  国际车展相当于汽车展销会

  一位资深汽车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车展的惟一特色就是都要冠以“国际”二字,国际车展肯定要收取与“国际”二字规格相一致的参展费用,但无论是新车型的推出,还是车展配套管理都和真正的“国际”规格相差甚远。

  有消息说,汽车厂家这几年纷纷将广州车展调为国内车展最高级,但将之定位在“国际车展”的却很少。有一点可以证明,广州车展上全球首发的车型少得可怜,代表未来的全新概念车更是缺乏。不仅仅是在广州,地方举办国际车展的劣根性很早就已暴露无遗,在这个层面上,花样繁多的各种“国际汽车展”不妨称作为汽车展销会更为恰当。将一些所谓的国际车展定位成汽车展销会,不仅能直接促进汽车销售,而且还能带动汽车会展业模式的创新。因为国内举办的很多国际车展,我们不可能期望它越来越“国际”,只能希望销售的车越来越多。

  一家之言

  角色的错位

  在新车贫乏看点少的中国车展上,网络的活跃似乎成了车展的最大主角,我发现,在国内的大型车展上,逛车展人手中拿着的网络宣传品,要比汽车的宣传资料还多。像腾讯、搜狐、新浪这样的大型门户网站,每次还要在车展上设立专门的网络展区,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毫不亚于车企展台。看到这种势头,车企们在近两年的车展上也不断和网络联姻。在刚刚闭幕的广州车展上,马自达3就选择了参展的QQ对话窗口,短短5天时间,就有近2亿的曝光量;而北京现代雅绅特在启动其“谁和谁最配”线上活动时,指定了腾讯网作为其惟一的网络合作媒体,创造了单天点击超过100万的宣传回报。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在车企赶场参加车展而疲态百出的同时,网络正在成为国内车展上最为活跃的角色,这种角色的错位和缺失恰恰能够反映出国内车展的过剩弊端,如果不及时给国内车展“计划生育”,这种味道就将越变越离谱。(高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