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前,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是定位,而是旅行。即使是感到自己已经‘安定’的人也并没有‘安定’——他可能正在退步。”这个人就是享有“汽车大王”美誉的亨利·福特,也正是他将人类社会彻底带进了汽车时代。103年后,中国国内的汽车化进程之快恐怕要让这位汽车业的老祖宗咋舌。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水平的迅速提升和市场的发育,产业集中的条件正日渐成熟,国内大型汽车企业动作频频,其中几大家用轿车企业之一的海马汽车汽车也是大动作不断。2004年,海马汽车一期工业园投入运营;2006年,总投资达到12个亿、年产15万台的海马发动机厂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4月8日一次性热试验成功;海马汽车工业园二期相继启动,海马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近32亿,占地面积近1300亩。海马在进步,它一步步慢慢的走来,奠定了海马发展历史中的这些个里程碑。
抓管理:背靠渠道严把质量关
“海马汽车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具有庞大的机械人工作群,完成整车的绝大部分的焊接作业,类似国内行业少有的空腔注蜡、激光焊接等工艺,在海马汽车第二工厂已经全部实现了。”海马技术部蔡部长说,“在硬件要硬的前提下,我们的软件也要硬。”海马技术部蔡部长所说的软件指的是海马汽车的质量控制理念和体系。
马自达具有一套全球独有的E-NOVA-C整车质量评价体系,海马汽车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具有海马特色的质量管理理念: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改善理念(ALL-FOR-QUALITY)。比如生产过程中施行的自检、互检、巡检和专检的检测程序被海马员工称为“铁腕四检”;而“用户制度”的实施则意味着生产线上的每道工序都成了上一道工序的质检监察,一旦某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马上就能够在生产线上发现并解决。
“当国内某些合资企业还在以拥有1台ABB机器人而宣传生产工艺先进性时,海马已经在焊装线上配备了24台;当国内部分整车企业还在执行ISO/QS9000质量认证时,海马已经引入了MC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其它厂商还在论证ISO/TS16949标准的时候,海马已经将16949与丰田汽车公司精益生产方式TPS整合推行,并取得了实效。一切都是为了产品质量啊!”海马质检部负责人在谈到“E-NOVA-C”的时候激动地说。“可以说,我们生产的产品品质与全球各地马自达产品完全一致,也可以说具有双重保障,同时我们已经在此基础上摸索出更符合海马实际的管理和生产经验,这些已经全部应用到目前的各项工作中。”
拼市场:口碑出众赢得市场
正是在这样苛刻的生产和检验条件下,海马汽车生产的福美来和普力马历经数年风雨却始终屹立市场潮头。05年,海马汽车全年总体销量突破7.8万辆,同比增长18%。其中福美来销量达到63398辆,同比增长32%;普力马销量达到15019辆,同比增长22%,两者均高于市场平均增长速度。
04年中国质量协会的年度评测报告中,海马汽车的忠诚度是最高的,而抱怨率则是所有厂商中最低的;据调查,海马汽车的新车主有超过60%的用户都是身边的亲戚或朋友等推荐的,像佛山有家海马汽车用户,先后购买了5台海马车,把爱车自称为海马家族的“5虎上将”,北京同仁堂有个“海马帮”等,类似的海马故事枚不胜举。正是海马严格的管理渠道保持了质量控制的一致性,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口碑。
也许一次的成功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但像海马这样纵横国内中级轿车市场多年的汽车厂商,凭借的恐怕不是什么偶然、巧合。古语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海马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依靠自己不断的努力、拼搏。
从90年代偏隅海南的汽车制造厂,到今天占地百万平方米、拥有2个整车生产线、员工2500余人、年产能达到15万辆、年产值过百亿的国内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海马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103年前,福特为世界“装上了轮子”,并因此赢得了百年的辉煌。以海马这样对品质的执著追求,相信在不久以后,海马必将在中国家用轿车行业的奏响新的乐章。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