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入俄三年祭:政策无变化自己该总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18:20  新浪汽车

  最近,国内有媒体报道说,“俄罗斯对中国汽车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中国汽车项目在俄罗斯受阻”云云,不少看法至少是不客观的。中国汽车自2003年5月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迄今已三年,人们有必要面对现实,回顾过去,对三年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客观地做一个总结和鉴定。中国汽车“受阻”的原因不是俄罗斯政策有什么变化或是产业保护,而是应该从中国汽车自身找找原因。

  前不久8月3日俄罗斯报纸关于“奇瑞不敌拉达”的报道,只是表述了俄经济发展部推迟中国奇瑞汽车工业化组装项目这样一个事实,俄罗斯媒体的一些看法也未必都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俄罗斯汽车产业政策没有变。如果说变,也是把过去的政策更加细化,工作总要越做越细,一个政策出台总要有实施细则。所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要分析中国项目为什么没有批下来?

  与中国项目受阻相反,据俄业内人士告,今年5月,美国通用公司的工业化组装项目和德国大众的项目都获得俄政府批准。一个受阻,一个受宠,是否这就意味着俄罗斯政策向西方国家倾斜呢?笔者看法:非也。尤其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俄罗斯更不会有歧视中国的做法。世界是复杂的,看问题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不能遇事总找外因,总是别人不对。笔者本人的希比利汽车出口公司的组装项目也同样“受阻”,同样写在同一篇报道里。但我自己深知,中国项目“受阻”是很正常的,是预料到的,不“受阻”才值得奇怪呢。不仅项目审批受阻,而且汽车销售也同样在市场上受阻。

  客观地看,西方国家的项目之所以很快获批准,因为西方投资者都是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有品牌、有技术、有资金,如通用在圣彼得堡的项目投入1.50亿美元,大众在莫斯科附近的项目投入更多,达4.30亿美元。他们的进入对俄罗斯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会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看看中国吧,我们的汽车市场不是早已经给通用、大众开绿灯了吗?我们不也是“市场换技术”吗?如果我们要从“中国受阻、西方受宠”中总结点什么出来,是否可以密切注意,西方汽车产业在向俄罗斯转移?中国汽车产能已经过剩,而俄罗斯是个急待开发的大市场,外国汽车资本显然要寻找新的市场。就是说,俄罗斯不仅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潜在市场,而且可能成为中国汽车的强大竞争对手。未雨绸缪,我们似乎应该看得远一点。

  相比之下,涉及中国的项目,“既看不到中国汽车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俄报道语),又看不到中方投入的资金,而一旦廉价的中国组装车投入市场,对俄罗斯国产车势必造成冲击。换言之,组装中国汽车弊大于利,俄罗斯政府当然要权衡利弊。拒绝批准不符合政策,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拖”。哪一个国家都会这样做的。

  所以,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待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没有歧视中国的倾向。另外,俄罗斯今年加强汽车进口的质量认证,也不是技术壁垒,不是单独针对中国,而是对人民的生命负责,汽车作为商品毕竟有它的特性和要求。你的汽车质量好,就不要怕人家检测认证,更不要怨天尤人。

  国人必须面对现实,尽管有时是痛苦的。我们早就应该估计到中国汽车在俄罗斯会遭遇到问题和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国汽车产业还不够强大,中国汽车还缺少自己的自主品牌。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新崛起的汽车产量大国,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可以在世界展示的新工艺、新技术。事情的关键就是自己不够强!俄罗斯汽车杂志有一长篇文章用了7个A3篇幅,标题是《视觉的欺骗》,说远看中国汽车很漂亮,与某某日本汽车很相似,但仔细打开车门一检查,满不是那么回事,中国汽车做工十分粗糙。我们为什么就总是追求低价格,而不能把汽车做得好一些呢?!

  所以,笔者从去年起就一直呼吁汽车界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研究俄罗斯市场,把困难和风险估计足。

  三年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表现实在无法令人恭维。总结起来有不少教训:

  第一、中国汽车质量较差,用中国人的话说,叫“一分钱一分货”,靠的是价格竞争。如果把它上升为市场战略,显然是错误的,而且三年实践证明它是失败的。俄国人普遍反映中国车做工粗糙,毛病太多,有的跑1000公里就抛锚了。现在各国都在努力降低汽车价格,中国车在俄罗斯的价格优势正在失去。俄罗斯是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俄国人对汽车比中国人内行,买车也更挑剔。如果中国车质量上不去,今后肯定没有出路。俄国人经过三年比较,又回到老路,宁肯买日本的二手车不买中国的新车。俄罗斯进口中国汽车第一人,就走了“日本二手车—中国新车—日本二手车”这样一个循环弯路。这难道不应该令中国汽车深省吗?

  第二、没有售后服务,也不能及时供应零部件。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正在走当年羽绒服和旅游鞋的老路,今天俄国人对中国车的普遍看法不佳。如果三年前中国车进入市场时,人们对中国汽车还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话,那么今天俄罗斯人对中国汽车的成见已经形成了。成见比不知更可怕。要扭转人们的固有看法很难。就像一个人有了污点,要花费几倍于常人的努力才能改变人们的看法。中国车的处境正是如此。

  所以,摆在中国汽车面前的任务是,面对现实,认真总结,找出差距,改进工作。中国载人火箭能够上天,中国也一定会造出好汽车。关键是要端正态度,不要总是对人家说长道短,要卧薪尝胆,哪怕几年造一车。新车问世要真正有独到的设计和技术,不要总是在产权上吃官司,要发奋造中国自主产权车。但不幸的是,纵观今天的中国汽车业界,浮躁多于实干,卫星放了不少,大话充盈于耳,而真正开发出的中国车微乎其微。所以,俄罗斯对中国说“慢”,拖而不批,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西方和韩国不声不语地在俄建厂,销售量在成倍地增长,年达几十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炒作项目很多,至今没有实际的资金投入,空话说多了,长期不兑现,合作就失去了信任和信心。中国媒体也要冷静客观一些,至少不要帮倒忙。

  三年时光,对于开拓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虽然时间不能算长,但也不短。我们到了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制定对策的时候了。

  笔者是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的始作俑者,是为祭。(希比利汽车出口公司董事长 祝景成)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