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点刹车+预调节--宏观调控有利汽车业长远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9:31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了。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银监会紧急下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对今年上半年列入统计范围的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全面清理。其中,汽车和钢铁等行业要清理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主要从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审查其是否违反有关政策和规定。

  要正确认识调控政策

  这一措施的出台在汽车业引起相当大的震动。政府是否要大力控制汽车业?会否打乱汽车业发展步伐?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应当正确认识政府的政策。

  首先,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9%,这是11年来经济增速最快的半年,其中第二季度的增速更是高达11.3%。同时,投资增速也较快,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2%,其中有8个省、市新开工项目超过50%。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止经济过热,保持中国经济在高位上的平衡。近日,发改委表示将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继续严把信贷“闸门”,严格规范招商引资活动,抑制一些地方的不健康投资冲动,而清理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即是这个调控思路的具体举措之一。

  为杜绝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还没有出台或者落实到位之前打时间差,加速推动投资项目的上马,此次清理工作要求各地方在一个月内完成,不给地方政府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其次,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等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如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如预期一样下降,反而同比上升0.8%,这对全年节能降耗4%的目标是个严峻挑战。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耗能项目往往是建设周期较长,能耗的状况很可能在1-2年前甚至更长时间前就决定了,因此虽然国家年初明确提出要降低能耗,但能耗却很难在短期内降下来,因此,为使未来能耗能够持续下降,必须在项目投资审批环节就把好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持清理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有利于降低长期能耗,为未来经济平衡发展做好铺垫。

  总之,政府本次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抑制过快的增长,保持平稳发展,尽量延长本轮经济的景气周期,采取措施主要以“点刹车”和“预调节”为主,不会使各行业发展速度骤然大幅放缓,而且还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有利,汽车企业不必过分杞人忧天。

  从长期来看,政府宏观调控对行业长远发展有利,那么,对汽车业短期内会有哪些影响?

  第一,会对部分企业的新开工项目造成影响。对此,汽车企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当尽快对新项目进行自查。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以往不被重视的环节,得到重点强调,这一点尤其值得汽车企业重视。

  第二,下半年车市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如果此次调控对主流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增速有可能小幅回落,不过这还要看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车市将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下半年宏观经济仍将处于高位稳定运行阶段,这给了与宏观经济同步发展的汽车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国家也没有改变“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取向,本报多次调查显示,下半年七成左右受访者有购车意向。虽然国家宏观调控会使部分企业项目开工进程受到一定影响,有可能使增速放缓,但汽车业发展大趋势不会改变。

  须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方式

  政府此次出台的调控政策对于汽车等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不过,要想保证政策不在具体执行中“走样”,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能一刀切。此次清理工作比较紧急,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为尽快完成任务,不考虑不同行业的特性,而对所有项目都大刀阔斧地清理。

  例如,在降低能耗方面,不能将所有耗能的项目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之门外。对于由于其自身特性导致能耗可能比其他行业项目高一些的新开工项目,要注意审查其是否比原有企业技术先进,是否能够达到节能目的,是否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这部分尽量节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能耗高的企业,行业的整体能耗才能真正逐步下降。

  二是不能搞“一阵风”。真正的转变需要从制度做根本性改良,不能总依赖中央政府的紧急清理工作。要想长期平稳发展,必须真正切实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

  尽管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已将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不过在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指标仍然被看作是考核地方官员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看来,只要在主政时期GDP增速较快,被提拔重用的可能性就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使一些地区在政府主持清理工作时较为积极,但过后却仍然故我。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把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而且要真正改变整体考核体系。据报道,浙江省委近日出台新考核体系,新增加了万元GDP建设用地增量、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等26项评价指标,曾经被一些地方官员看重的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未列入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如果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引导地方政府转变“惟GDP论”很有帮助。

  浙江的做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公众都以平衡、健康发展为荣,而不是单纯以GDP数字为骄傲,才能真正保证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评论员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