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 振
车市价格战永远硝烟弥漫,处处降价声一片,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汽车仿佛越来越变得触手可及了。
看上去很美,想起来更美———开着车上班、带着家人兜风……但高兴过后失望依然:“购车成本”降了,“使用成本”却依然高高在上。对“减配置降价”而言,如果降价的幅度大于所减配置价值,那么消费者买车无疑是合算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做法就是打着降价旗号的“作秀”。
报上曾刊登的《上牌指标费卡了杭州车市的脖子》一文,更是揭露了一道道违法收取的“买路钱”的隐性“成本”。
美国被誉为“汽车王国”,人家的消费者平均月收入比咱们高出几十倍,可人家从买到车注册登记、领牌上路,才花区区40美元。咱们仅一个上牌指标费就得逼车主掏出1万元(按杭州的收费标准)。即使现在汽车价格下降了不少,但对中国许多工薪阶层来说,汽车仍属高档消费品。试想,好不容易攒足了钱、购了车,结果为“牌照”费、“维修”费等等诸多费用掏尽口袋,如果再遇上一些企业明明是产品出了问题,偏说是消费者使用不当,而经销商更是卖前卖后两种态度,维修站人员素质低,服务态度差……最后,咱们买得起却养不起,汽车看上去还是那么美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