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J.D.Power发动中国攻击战 联合新浪网在线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2:03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史宝华 北京报道

  据了解,J.D.Power的报告每份售价高达数十万美金。有人推算,仅仅销售报告一项,J.D.Power一年就能从中国卷走3个亿人民币。

  7月12日,全球最权威的汽车品牌调查机构J.D.Power and Associates(简称J.D.Power)与新浪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新浪网成为J.D.Power在华汽车在线调研业务的唯一门户网站合作伙伴;J.D.Power将借助新浪网的影响力实施在线调查,部分调研结果将在新浪网独家发布。

  “我们的目标是中国整个汽车界,而不是局限于跟某个具体的汽车企业合作。”7月21日,J.D.Power亚太区中国副总经理梅松林对本报记者说。

  2005年3月8日,J.D.Power发布了《2004-2005中国汽车行业调研结果》,这是J.D.Power自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发布的首份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四个项目:销售满意度调研,新车质量调研,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和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

  由于之前国内一直没有系统的汽车品牌调查报告,J.D.Power的报告公布后,被部分汽车企业和媒体频频引用,以作为宣传的权威依据,J.D.Power几乎垄断了中国汽车品牌优劣的话语权。

  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与新浪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已经渡过了前期的创品牌和影响力阶段的J.D.Power,中国业务接下来将会向更深、更广的赢利性项目拓展。

  七巨头访美有玄机

  今年4月份,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来自奇瑞、北京现代、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昌河、东风标志雪铁龙和一汽海马7个中国汽车企业的老总登上了飞往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航班,对J.D.Power总部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这是J.D.Power首次邀请中国汽车企业访问其总部,接下来,将有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老总分批开始美国之行。”中汽协一位人士透露。

  进入中国6年来,J.D.Power与中国汽车界进行如此高密度的“亲密”接触,这还是第一次。在这之前,J.D.Power一直以“独立第三方”自居。

  据了解,在此次参观访问中,中国汽车企业老总重点考察了美国汽车市场,包括对经销商的考察,销售、服务网络的考察,以及旧车拍卖市场考察。主要目的就是学习美国成熟的汽车市场的经验,操作方法和流程。

  “这次访问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但这次访问的意义非同寻常。”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评价。

  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通过六年的调研工作,J.D.Power积累了大量的中国市场的数据,市场调研这一业务已颇具规模。根据J.D.Power自己的规划,接下来将逐步向国内汽车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通过研讨会的方式,传授新的经验,分批组织国内汽车企业赴美国考察,参加各种讨论和会议。

  在欧美市场,咨询培训收入是J.D.Power利润来源的很大一部分。“这种公共关系运作使它能够通过中汽协向各个汽车企业渗透,从而使更多的汽车企业成为它的客户。”独立汽车分析人士钟师认为。

  随着J.D.Power咨询和培训业务的开展,它与汽车企业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互相独立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产生了新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会否直接影响J.D.Power调查报告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调研评估和咨询培训这两块业务分别由两批不同的人在做,公司内部的制约机制和价值理念也确保了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的独立性。”梅松林表示。他也特别强调,首次美国之行,中方人员费用自理。

  阻击本土调查机构

  事实上,J.D.Power示好汽车企业,联合新浪网的实质是,中国本土汽车调查市场的兴起给J.D.Power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了解,J.D.Power的报告每份售价高达数十万美金。有人推算,仅仅销售报告一项,J.D.Power一年就能从中国卷走3个亿人民币。

  如此丰厚的利润,促使国内多个机构也开始推出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相继冒出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汽车品牌调查,J.D.Power遭遇了空前的竞争压力。

  2005年9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会、中国质量协会和中国环保协会联合主办了“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这份被称为“中国版J.D.Power”的调查,历时5个月之久,回收有效样本80多万份,大大超过J.D.Power的数千份。

  更主要的是,其对企业采用了严格的现场测评,很快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也引发了舆论“要打破国外机构垄断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的讨论。

  除了“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之外,目前国内涉足汽车市场调查的本土机构,还有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东方(国际)市场研究公司、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等。

  梅松林看来,每个公司各有所长:中国本土调查公司擅长数据收集、处理以及调查队伍建设,J.D.Power长于上游项目开发、信息利用以及咨询和培训。因此双方是互补、共存的关系。

  “J.D.Power确实抢走了我们原本一些客户,汽车企业也更愿意引用它的调查数据。不过庞大的调查队伍、多样化的调查手段和较低收费是国内调查机构的优势。”国内某专业调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土和境外调查机构之间竞争大于互补。

  境外调查有禁区

  鉴于6年来在中国积累的技术优势,也迫于阻击中国本土调查机构的竞争,J.D.Power必须调整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改变往日的“傲慢”姿态,赢利模式从单纯的向企业出售调查报告,向给企业提供收费更高的咨询和培训业务转移。

  除了这个显而易见的目的,J.D.Power与新浪网的合作,实际上还能规避一些不可知的风险。

  作为一个境外调查机构,与一家中国本土门户网站合作后,其行为将更具“合法”性,各种调查和数据发布活动遇到的阻力会减少。

  有一种说法称,根据相关规定,媒体不能引用境外调查机构的某些数据,这一说法未得到相关部门证实。但有分析认为,纯粹的商业数据应该不受限,那些会引起不良社会舆论的数据则可能受限。

  J.D.Power上海代表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好像是有些限制,具体不清楚。”但她表示,J.D.Power的做法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