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价=降质量?无视汽车市场价格战是自欺欺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7:53  人民网-市场报

  汽车降价曾是国内汽车业内的重头新闻,在昔日持币待购的岁月里,老百姓“捂着钱袋子,伸长了脖子,专候新车子”,消费者的放量购买直接激发了国内汽车市场的雄起。现阶段许多地方车价开始的大幅度滑坡同样让很多人捂住了口袋,但却导致了汽车价格的信任危机。

  概括一下,这场价格信任危机导致的持币待购大体的内容是:人们希望汽车价格稳定的时候再买,但商家不降价,消费者又不埋单;于是价格战越打越凄惨,消费者对车市的诚信度认可越来越低。最后消费者怪厂家出尔反尔,刚上市的新车,没过两个月就贬值;厂家怪消费者欲望无止境,车价降到那么低还不满足;双方互不信任,互相怪罪,于是降价继续进行,但消费者依然捂紧口袋。

  如此僵局应该怪罪何人?个中缘由比较复杂,其复杂性尤其是以汽车企业与经销商关系难以处理为甚。总的说来一般汽车企业都不愿意轻易降价促销,但经销商很难把控。为了完成任务,拿到返点,有的经销商不惜“顶风作案”。虽然汽车企业不惜抓典型杀鸡吓猴,但如果是全体经销商一致行动,厂家也无可奈何。这种降价的过程不外乎是,先是经销商私自降,厂家不认可,随后厂家默许你降价,不干涉,接着厂家开始统一降价,然后经销商再降。这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保证了降价始终不会停止。

  其实很多业内人士都不愿意承认汽车业内会无休止地进行价格战,因为有一条基本规律:在任何一个市场,如果有一个汽车生产厂家胆敢在降价与降质量之间画等号,无疑将会自毁品牌。但一些持不同观点的人士认为,国内的一些企业在降价与降质量之间画等号没有什么不敢的,因为汽车合资企业本身就是冲着国内市场而来,即使自毁品牌,对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又有什么影响呢?

  商品的降价本应该是消费者心仪已久的事情,可汽车产品的连番降价却让很多人不安起来,他们不仅越来越不清楚降到何时才适合出手?而且十分担心即使将来买到手的汽车,产品质量还能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因为许多降价手段都是从降成本开始,而无休止的降低成本则极有可能影响质量。(苏利川)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