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利川:政策不能和国际接轨不能很好引导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3:23  新浪汽车

  事件营销应该是连环的,一个卖点,一个主题,通过不同关联事件宣传卖点,不断地刺激目标群体对我的关注度,达到正面的关注度

  主持人:事件营销应该是连环的,一个卖点,一个主题,通过不同关联事件宣传卖点,不断地刺激目标群体对我的关注度,达到正面的关注度

  现在我再抛给专家一个问题。我们刚刚说了这么多,基本上都在说“碰撞营销”有哪些、哪些好,但是作为一种营销模式来说,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弊的。我这儿也有一些资料,是国内的一些汽车企业,其实做碰撞营销不只是长城汽车,之前丰田锐志就是为了扭转国内对日系汽车的观念,认为日本汽车都不结实、不经撞,针对这种观念,也是特意在天津做了一个碰撞测试,称之为“津门第一撞”,前不久双环汽车、力帆汽车,也在摆碰撞擂台,谁敢跟我撞,谁能有我安全,当然好像迄今为止是没有任何的厂家来应答。这个也都算是五花八门的碰撞营销。现在我想请我们专家说一下,碰撞营销有哪些利?有没有弊?帮我们分析一下。

  刘同福 : “碰撞营销”我前面说过是事件营销的表现形式,事件营销就是一个促销的手段。从运销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促销手段都是一个双刃剑,也就是说如果把握不好,反而砍伤了自己。你看这种现象非常多,比如降价促销等等,都有可能带来负面的营销,就是如何把握。碰撞营销也是,比如刚刚进行碰撞营销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新闻的热点,大家非常关注,注意力非常高。而且还有一点,碰撞还带有一些偶然性,偶然性的风险比较大,比如汽车碰撞最高把握是80%几,90%几可能到不了。万一碰撞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非常大。还有一点,前面苏利川说了,有一个合资品牌,自己正式碰撞当中发生了很不好的后果,这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后果,反而给自己的安全宣传造成了效果的改变。还有比如很多厂家都在讲碰撞营销的时候,碰撞营销作为一个话题来说也就比较泛滥,一泛滥大家的关注力很高。等到关注力、新鲜度下降的时候,人们情绪里反面的意识就出来了,就挑它的毛病,指责的话就出来了。最开始人们关注可能是正面的关注,等到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反面的关注力就来了。这时如果企业把握不好,不能对舆论做适当的引导,反而由前面很好的开头,导致了意想不到可能负面的结果。所以,很多企业在搞事件营销的时候有一个战略性的考虑,一环套一环,一步接一步,这一步消费者刚刚平静下来,新的事件又出来了,转移了消费者的注意,不是前面的事件负面的因素出来了,如果老是在前面的宣传做工作,负面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人们的反对就会越来越多了,刚开始可能赞同和欢呼,但是时间越长,赞同和欢呼的对立面就出来了,如果对立面出来的时候处理不好就很糟糕。所以,事件营销应该是连环的,一个卖点,一个主题,通过不同关联事件宣传我的卖点,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叠加的效果,而且不断地刺激目标群体对我的关注度,达到正面的关注度。因为你的事件在不断地换新,而不是围绕着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事件。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唱空城计,第一次成功,第二次不可能成功。所以事件的新鲜度、刺激性和常规有关系,比如太常规了,大家的刺激性不高,非常规刺激性很高。非常规的人们用的多了也就变成常规的。所以,企业从战略角度来讲,事件营销要一环套一环,比较出现新鲜的事件才比较好。

  基本上抓住两大要点。第一是连环性的事件。第二,围绕自己的品牌核心

  还有围绕企业的核心。一般的企业搞事件营销,国际上很多跨国公司搞得很成功,基本上抓住这两大要点。第一是连环性的事件。第二,围绕自己的品牌核心。比如讲到品牌营销的时候,沃尔沃的宣传卖点就是安全,它的品牌形象就是安全,全球最安全的车,经过调查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人们一致认可是沃尔沃,所以它搞的很多事件营销就是连环性的,一个卖点,不同的新的事件。比如在90年代,在北京搞过碰撞。前一段时间搞沃尔沃安全大使到欧洲旅游,有一个节目,就是看它的碰撞。就是不断有新的事件不断刺激消费者,不断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就能左右这种舆论,而不是被人来左右。

  汽车政策层面上使国内有的企业以前不太注意碰撞安全这方面,很难和国际接轨

  苏利川 : 刘老师的话里更多是讲在碰撞运销的营销层面要多下功夫。

  接着刘老师的话讲讲我的想法。从中国汽车走出国门这个方面来说这个事情,我去问过一些管理知名专家,他们说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潜意识里消费结构比较高的是德系车,其次是欧美,第三位是日系车,第四位是韩国车,下面就是中国车。我当时很不买账,比如说排在我们前边的像日系车,日系车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得未必好过国产车。我们经常看到日系车有些方面关于车在发生一些交通事故后,一些很重大事件的报道,但是国产的车这方面我们见的不多。所以,中国的汽车产品走出国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沃尔沃为什么一下子进入中国市场能够赢得那么好的口碑?就是它一下子能够把安全测试、碰撞测试最先搬到中国来,一下子占领传播的制高点。

  但是中国车,在监管层面,我们现在政策上也有很多方面,先不说跟国际接不接轨,在很多方面是不太注意的。有两个引导,一个是对消费者的引导,一个是对企业的引导。对消费者的引导,在大家的观念中,碰撞一开始感到很新鲜,确实汽车一碰撞,汽车产品的质量确实如何、如何过硬。对企业来讲,因为以前不注意这一块,就有上次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碰撞门的事件。所以,有很多方面还是应该归结到体制上。

  碰撞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实行的法规是从2001年开始的《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规则》,上升到国家标准的。在其它方面,像侧撞、翻车实验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国家现在有标准,内部人员已经通过了,但是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整个国内的汽车政策层面上是这种情况,就让一些企业很难和国际接轨,这方面有时候会让走出国门的一些企业感到比较为难。

  主持人 : 我不知道刚刚说的这种为难,长城汽车有没有感觉到?

  王凤英 : 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比较具体的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所执行的法规和有些国家的法规不同,你要进入这些市场,要满足它的法规要求,要做产品准入。如果是中国的法规要和它们相同,中国的企业通过在中国的认证就可以得到视同,你拿到中国的认证书,可以得到世界其它地方的视同。但是因为你的法规不同,必须到那里做产品的认证工作。而且中国的这些认证机构,从目前情况看,和全球彼此之间的授权视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不认为你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因为在国内做和拿到国外去做,方便性上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