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浙江省的汽车产业版图,我们发现有“块状”正在成形。以20家位列国家公告目录的浙江省汽车生产企业为核心形成了汽车领域的新势力:以台州为核心的乘用车生产基地、以金华为核心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和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商用车、专用车生产基地等。
而在地域版图格局之下则是更加生动的企业集群。例如,地处“五金之乡”浙江永康的青年、众泰、康迪;被誉为模具、扳金冲压件集散地台州的吉利、吉奥;以及成长于“中国汽摩配基地”的瑞安云顶等。
按照国家对新一轮汽车产业政策调整思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规模升级,要实现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重任,而今后产业整合将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力量。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多为民企出身的浙江车企有了“成分”优势。众泰集团总裁吴建中应景地表示:“通过民企去并购,可以盘活国企资产,民企也会借势壮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吕政认为,在规模经济的形成过程中,生产要素集中是必然趋势。其中,既要向优势企业集中,也要向优势区域集中,浙江便是一例。但是受即将调整的新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上述浙江民企造车势力也在出现分化,新旧势力正在重新梳理。
于是我们看到了诸如“点阵式”、“外扩式”、“避让式”等几种生存发展之道。而区别老一代浙企造车代表吉利,新浙企的生存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吉利的成功,缘于其把握了“(造车)早三年不行、晚三年也不行”的市场机遇。彼时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态势远没有现在那么激烈,3万元至5万元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空白成就了吉利今天的辉煌。
但“后来者”却不同,“夹缝”生存可能是新浙企造车的永恒主题。永源飞碟、众泰、吉奥等浙企造车一直“险境”不断,但依然顽强生存的唯一理由是:“跟着它有肉吃”。
因此我们也看到,他们或扎根细分市场,或抱紧“大树”攀援而上。虽然不像之前那样攻势凌厉,但从其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规划看同样志在不小。(佚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