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组成的汽车项目评估专家小组这两天就要出发去重庆,对长安福特即将上马的SUV项目进行调研评估。
一名小组成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项目的通过核准可能不是很容易了,因为国家政策已经开始严格限制汽车新建项目,尤其是不涉及自主品牌的项目。
他说指的“国家政策”是《关于汽车行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由发改委颁布,有可能在5月底或6月初出台。
早在今年年初,发改委就开始计划该政策的出台,主要内容为原则上不再新批中外合资乘用车企业,提高扩建项目的门槛等,并组织专家进行有关的调研和征求意见。紧接着的两会期间,相关草案被提出,把鼓励汽车产业自主研发提上了日程。
新一轮调控开始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根据针对各个行业的规定,要求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方案也尽快出台。目前《通知》已经进入论证阶段。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关于汽车行业的要求有明确的两点:即“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还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
另外提出的要求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禁止技术和安全水平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外资项目进入”。“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显然,也是针对两个要点的延伸。
该评估小组成员就告诉记者,据于此,两种情况的申请将不再容易得到批准:一是新建的汽车合资企业;二是跨类生产汽车产品,例如乘用车企业申请生产商用车或者商用车企业申请生产乘用车、轿车生产企业要生产SUV等。
而据记者获悉,这两种情况的项目目前都有申请者或准申请者。北汽福田(6000166)即将与戴克合资商用车企业、长城汽车要增加轿车的生产、长安福特要增加生产一款SUV……他们是否会成为《通知》发布后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考核的原则就是是否异地建厂,是否为新的法人。异地建厂必须满足销量占其产能的80%,新产品必须包含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元素。”该小组成员说。
专家组的评估结果将被上交给发改委,一般情况下,专家们不会下结论,只是用新《汽车产业政策》的规定作为尺度来对项目把关,并提出参考建议,即使专家组对一个项目通过了,发改委也会根据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和重要性作进一步的考核。所以,通过审批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解决产能过剩
《通知》出台的背景是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去年我国整年销售量为575万多辆,而今年一季度销量也达到173万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汽车行业目前产能过剩达200万辆,根据各企业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还将新增产能800万辆。
产能过剩带来了诸多行业发展的瓶颈。根据发改委一份总结报告,产业结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中国整车企业超过150家,按企业集团统计大约80多家,跨地区跨部门兼并重组的难度仍然大。在资本结构方面,汽车产量居前15位的企业当中,只有1户民营企业;二、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缓慢。高油耗车型产销比例过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车型比例相对较小,作业类专用车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运输类专用车由于技术水平和门槛不高,有过剩的苗头;三、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过分依赖引进技术发展产品;四、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化水平较低,自主开发系统集成能力薄弱,跟不上整车开发步伐。
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出,《通知》出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自主品牌发展的薄弱。我国汽车行业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在未来五年,基本形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针对《通知》中对合资项目的规定,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戴麟表示不太认同,他认为,如今限制产能过剩的政策有可能造成合资品牌在中国发展的不利,而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地方保护主义,各地争相上马汽车工厂,各地区也都盲目增加汽车产量,应该从源头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外厂商静观其变
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谁能比企业更能领先感悟政策的风向标。年初,许多厂家已经开始研究《通知》将要发布的内容,甚至有的厂家已经做出反应。专家小组成员告诉记者,今年评估的项目明显少于去年,可能是该政策消息一出,厂家先不报审以避风头。
今年3月,Volvo突然宣布,将于今年夏天以技术转让方式在长安福特实现国产。有业内分析人士就分析,Volvo之所以来不及等到南京工厂建成就先行国产,就是预知到,由于国家鼓励汽车产业自主品牌,会提高外资品牌的进入门槛。
无论如何,没有进来的国际汽车品牌已经寥寥,因此,对于新建的汽车合资企业波及范围已经很小。
目前,还在谈判中的仅有戴克-福田、东风雷诺等。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担忧表示,与戴克的商用车合资项目属于历史问题,应该不在新政策的规定范围之内。
主要影响的就是对合资扩建项目和新产品的审核,这也正是更让戴麟关注的。“但是现在还是没有依据的研究,因为正式的文件还没有下来,想法没有变成法律的时候不能妄下结论。若是那样,合资公司的扩建就有了更多的规定,而且新车型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会不会影响国外新产品向中国的引进呢?”他表示担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却认为戴麟的这种担心是一种对中国政策的误解,他明确地指出,这个政策不是针对合资公司的,是针对任何性质的汽车企业,新建分厂、扩大产能的都要符合相关规定。
他认为外资有时候有点过分敏感了,如针对“汽车行业十一五规划”当中提到的自主品牌的汽车销量要达到市场份额的60%,是不是就意味着将外资品牌打出去呢?当然不是,这只是针对我国汽车发展规划而设定的一个目标,而且加上商用车,我国整体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本来就不是很低,总之,国家对自主品牌的鼓励与合资品牌的发展并不矛盾。
“关键是适应市场,缺少竞争力的产品自然不会被消费者认可,例如日韩企业一直致力于提高国产化率,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市场占有率自然就会提升。”(本报记者 薛 凌 北京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