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产05年净收832.1亿美元 公布3大中国战略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15:49  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25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其在2006年3月31日结束的财政年度中取得了创纪录的佳绩,合并净利润达5181亿日元(合45.7亿美元,37.8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1%,创连续6年以来的新高。

  “日产汽车公司在2005财年表现稳健,尽管全球汽车产业在2005年普遍面临着包括原材料价格上升、能源成本高涨、利率上调以及经销商返利增加在内的诸多挑战”,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

  日产汽车公司2005财年净收入总计94280亿日元(832.1亿美元,688.7亿欧元),同比增长9.9%。营业利润达到8718亿日元(76.9亿美元,63.7亿欧元),增长1.2%,营业利润率达到9.2%。经常项目利润达到8459亿日元(74.7亿美元,61.8亿欧元),下降了1.1%。

  在2005财政年度里,日产全球汽车销量达3569295辆,创历史新高。其中,NISSAN品牌汽车在中国的销售达到180000辆。预计到2008财政年度结束时,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500000辆,使中国成为其在日本和美国后的第三大市场。

  三大中国战略重点

  4月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萱岛幸久透露了三大中国战略重点:第一个战略重点:核心战略为品牌,支持合资公司,打造双品牌。

  从整体战略上来说,日产在中国的重头是东风日产,日产在中国发展的战略会以东风日产为核心。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打造东风日产和日产两个品牌,日产将在全球范围提升东风日产和日产两个品牌的竞争力,把两个品牌都做大做强。东风日产的中村克己与东风乘用车的吉田卫具体负责相关的运作,萱岛幸久则会提供最大的支持。

  第二个战略重点:提供给消费者最需要和最丰富的产品。

  会将日产的全部产品提供给中国消费者。东风主要是国产车,中低端车较多。日产(中国)将更多引进高端车,很大程度上提升日产的形象,同时面对的更多是中国的新富,定位上与东风日产不同,大家互为补充。

  第三个战略重点:为“日产增值计划”贡献。

  中国市场是“日产增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产(中国)为“日产增值计划”的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包括:引进高端的车型英菲尼迪,打造高端品牌是日产全球“增值计划”的重要举措。

  “现在的进口车市场面对着严峻的局面,包括新的消费税影响等等。我们会根据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自己的战略。”萱岛幸久表示关于英菲尼迪品牌,日产(中国)计划在2007年后半年引进,将利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加紧经销商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的经销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

  2006年,日产(中国)进口车销售目标是8500台。商用车包括两部分,一是大型商用车,将不挂日产的标志;另一种是LCV小型商用车,会挂日产的标志。LCV是全球增值计划的重要部分,日产会在中国着力发展小型商用车。LCV未来计划放在东风日产生产。

  2006财年展望

  谈到对2006财年的展望,戈恩表示2006年上下半年,对于日产而言,境况将会是截然不同的。

  “上半年实现增长将会很艰难,但是下半年我们将会密集地推出新品,这将贯穿于日产三年期‘增值计划’的剩余阶段乃至更远的将来。”戈恩说,“我们的第二代产品将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我期待着它们为公司业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06财年,日产将推出9款全新车型,其中三款将在美国上市,包括全新的Altima、Sentra以及InfinitiG35轿车。

  在三年“增值计划”的剩余时间里,日产将加速向新兴市场的业务拓展。日产日前宣布了在俄罗斯投资2亿美元兴建新的制造工厂的计划。坐落于圣彼得堡的新工厂将于2009年投入生产。此项目正有待相关政府法令的批准。

  戈恩认为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能源成本以及汇率波动仍将是2006财年所面临的主要的经营风险。

  基于上述展望并假定汇率为110日元兑1美元以及135日元兑1欧元,日产向东京证交所提交了截至2007年3月31日的新财年预测:合并净收入为100750亿日元;营业利润为8800亿日元;经常项目利润为8700亿日元;净利润5230亿日元。本报记者 徐锋 北京报道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