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08:48  新汽车
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改革

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

  领驭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上海大众变革的力量.陈志鑫眼下需要更多的成功证明自己

  在经过了1年多沉默后,上海大众终于借助新中级车PASSAT领驭回归。自上市以来,已连续数月销量在10000辆以上。2006年有两个单月销量直接把历来中级车冠军广州本田雅阁轿车拉下马。此时,距上海大众发动全面改革大抵500天。

  领驭现在的生产节奏进入了“10+10”的极限状态,即每天白天10小时和晚上10小时两班倒。生产线已达满负荷运作,有上千名员工为了它日夜不休。这种热气腾腾的生产状况对上海大众来说,已是多年难得一见的景象。

  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上海大众不仅将坐了多年的冠军宝座拱手让人,市场份额更是跌势绵绵,从10年前50%以上的占有率跌到如今的7.2%。

  现在,2006年2月,上海大众压倒上海通用赢得月度销量冠军。这个滋味过去整整一年它未能品尝。而在2004年7月之前,上海大众一直是国内车市月度销量的老大,但此后冠军宝座长期被上海通用占据。

  一个如此臃肿沉重的身躯,在1年半的时间内基本实现转身,着实可堪镜鉴。究竟是一款新车偶然的走俏,还是一个企业开始复兴的信号?业界争论者甚多。

  2006年4月下旬,上海大众改革的操盘手——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接受《新汽车》专访。

  PASSAT领驭走红或在情理之中。与上海大众老款的帕萨特相比,该车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在上海大众研发部门主导下,从整体外型设计到内饰的改进,领驭焕然一新。

  真正令人感到有些惊讶的应该是,领驭的开发完全由上海大众的研发团队来主导进行,而且市场反响如此之热烈。这或许是上海大众也始料未及的事。

  领驭的设计完全从中国市场的消费特点出发,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消费者调查。从此处起,上海大众事实上对其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其市场进行了重新的分析。

  最终,领驭的设计得到了德国人认可。他们认为,这部车设计很出色,肯定了上海大众研发团队的努力。领驭的前脸、保险杠以及大灯浑然一体的设计,新的侧面造型、后门、鲨鱼鳍天线、转向灯集成在外后视镜上、蓝牙手机系统、三屏DVD等诸多改进都成为现在抢眼的卖点。

  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造型科蔡谦经理说:“后来德国大众在欧洲生产的PASSAT,也参考了我们的做法。当然,这还算不上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作品。”2005年11月,领驭首月销售7000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领驭的带动下,上海大众其他车型也开始出现了上升之势。

  领驭证明,上海大众对车型的本土化改进研发的实力不容小觑。这给了上海大众相当的信心。陈志鑫说,未来,上海大众将推出更多完全由上海大众主导开发的车型。

  陈一向不善言谈,颇为低调。但在过去的1年多里所主导的上海大众全方位的变革,就现在看来,成果初现。

  作为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几乎经历了20年的辉煌成长,直到2004年下半年,戛然而止。

  20多年来,几乎一直是外部市场的环境推动上海大众往前奔走。从短缺时代对桑塔纳的渴求到井喷时代对所有车型的热捧,上海大众一向没有遭遇重大挫折。因此,这个企业日渐臃肿,市场反应缓慢,大企业病症状十足。

  一旦遭遇真正激烈的竞争,上海大众立即溃退。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海大众的糟糕表现,即是明证。

  即使局外人,都能够指出上海大众症状所在。多年来,各个体系比如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采购管理都已形成既定运转模式,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问题盘根错节。但想扭转这个庞大的企业进行变革,实在是一个让各任总经理都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的难题。

  在市场井喷时候,所有问题都可以得到掩饰,可以去推脱。但陈志鑫面对的是一个下滑的市场局面。因此,他只能面对,没有逃避的理由。

  2004年下半年,陈志鑫发动了上海大众全面的变革。

  变革的目的是提升上海大众的体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涉及这个公司全部方面,从生产到销售,从用人制度到企业文化,从研发到市场推广。陈志鑫这样简单形容变革方法:“把20年来的积累,归零。从头开始,流程再造。”

  2005年上半年,上海大众大量经销商由于销售不畅,又被厂商压库苦不堪言。许多经销商已经退出或准备退出。更要命的是,由于大量库存在经销商手中,为了资金流动,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变相降价,但求快速出手。导致上海大众价格体系混乱不堪,无法协调。

  清库,减轻经销商负担,恢复渠道信心成为上海大众首要任务。陈志鑫在2005年8月发动“飓风行动”,大幅度大范围降价。此举有效清理了经销商库存压力。损失了利润,但换回了轻装上阵的可能。

  营销系统的变革接踵而来。

  上海大众开始不再把压在经销商手里的车当成销量业绩,拿真正卖给消费者的数量作为衡量指标。在营销服务领域,推出了“tech care”服务品牌,开始强调服务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上海大众的经销商总盯着集团采购,公务用车的市场,对于个人消费者忽略甚多,更遑论完善的服务。在渠道管理方面,开始实行更为扁平化也更有效率的方式。管理机构的精简以及层级的减少,使上海大众的效率开始提高。

  不仅是营销系统的变革。陈志鑫发动的是一场全面的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在研发、用人、主辅业分离、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陈志鑫都进行大力度的调整改进。

  1年多后,陈志鑫初步收获了一个重新具备活力、具备创新能力的组织。这个组织拿出了领驭。

  接下来,上海大众的产品是否能够延续领驭的成功,这个体系是否能够保持竞争力?陈志鑫也出言谨慎:“不是一个产品的成功就能够证明这场变革的成功,甚至两个、三个产品的成功依然不能。需要持续不断的产品成功才能证明这场变革是有效的”。

  但领驭的成功来得正是时候,能够帮助陈志鑫把变革继续向深处推动。上海大众有人士对《新汽车》说,领驭的成功,让上海大众曾经反对变革的人们沉默了,他们看到了变革带来的好处。尽管这场全方位的变革损伤了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但人心所向,不可阻挡。

  就眼下态势而言,除了领驭以外,POLO途安等一度增长缓慢的车型现在也出现了相当的增长。这些既有车型能够出现增长,显然与其销售能力提升有直接关系。换言之,这些产品销量增加也印证了这场变革的初步成功。

  陈志鑫说,今年依然要继续深化变革管理和流程再造。惟其如此,上海大众才能够增强体系竞争能力。

  上海大众今年任务更加艰巨。除了推动变革以外,今年年底,还要经营大众集团一个全新的品牌——斯柯达

  目前,该品牌的经销商已大体确定,上海大众为该品牌服务的团队也已建好。但上海大众没有运作多品牌的经验,而大众品牌刚开始复兴,如何经营好斯柯达这个对于国内消费者比较陌生的品牌,恐怕还要花费一番力气。

  此外,在上海大众的产品规划中,到2010年,上海大众将有9-12款新产品投放。其时,不仅有大众、斯柯达或许还将有其他品牌。如何保证这些新产品的成功和自如运作多品牌战略,将是更大的考验。文/记者 栗源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