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兼并重组要的是水到渠成 三大招式产业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11:02  中国经营报

  “电视机工业的昨天,就是汽车工业的今天。”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管工业的副主任张国宝在2006中国汽车行业年会上发表讲话称:“国内汽车业要鼓励兼并重组,以结构调整带动发展。”

  这是自3月12日国务院正式把汽车业定性为过剩产业后,有关部门的首次明确表态,也进一步“钦定”了2006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业的主题——兼并重组。

  虽然主题明确,但执行却是问题。行政整合的弊端已无需论证,而依靠企业自发实现整合的希望似乎也很渺茫。

  “年产销100万辆的汽车公司不能单独生存,产销200万辆规模的公司也将面临重组”的“国际惯例”,在中国是失灵的。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共有145家汽车整车制造厂,销量超10万辆的不过10家左右,销量在万辆以上的大概30家左右,有的企业年销量只有几百辆,有的甚至为零。但他们似乎还活得不错。

  误差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潜规则。

  一汽、东风、哈飞、昌河、沈飞日野、西安西沃等6家企业是国资委下属汽车企业。既然同是国家财产,政府就当想怎么整就怎么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中航科工旗下哈飞、昌河整合至今困难重重,其中重要因素是外资(铃木)操盘作用明显。

  而在推进中央与地方企业的重组中,则有更多利益需要平衡。目前,全国至少有20个省市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包括土地无偿、税收减免、市场保护……一系列扶持政策,让一些底线企业生命力仍表现顽强。

  既然企业自发整合不现实,那么既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又不伤及企业能动性的政策“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总结起来目前政策招式大概有三种:

  第一式 刚柔并济

  本月24日,国家发改委拟发布的新增23家汽车生产企业名单公示将结束。公示名单包括21家专用车生产企业,以及两家整车生产企业。而就在两个月前,发改委刚刚公布了124家被永久终止车辆生产或被取消生产资格的生产企业名单。通过一增一减,政策可逐步实现汽车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二式 水涨船高

  有消息称,在被定性为过热产业后,《汽车产业政策》会有再次调高门槛,而此前政策中有关“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的规定已经限制住了大批有造车冲动的外行企业。加上汽车品牌管理办法、汽车消费税政策、汽车排放限定标准等,汽车行业的运营难度系数在不断升高。

  第三式 袖内乾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中国汽车工业10家重点企业累计销售可占国产汽车销售总量的80%以上。结合此前提出的两条经济地理路线图说。重点集群加重点企业,中国汽车产业主构架图似乎已现。此后的资源集中和浸透自是循序渐进的问题。

  产业重组,政策空有一把“蛮力”不行,放任自流也不行,要的是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政策、企业、地方三方浸透的水到渠成。(汪静)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