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金刚的困惑:自主车企还是"自主商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4月7日,吉利又一款新车正式投产,车名噱头十足,和美国大片《金刚》同名。

  就吉利目前的实力看,吉利金刚自然是没有席卷全球的可能,甚至是席卷中国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然而,好莱坞的造势却无形中为吉利免费“煽乎”了一把,搭上这趟顺风车,李书福几乎不用花银子就让中国消费者记住了这款还未上市的新车。

  “如果把2005年的吉利自由舰喻为清新可人的少女,那么2006年的吉利金刚就是体魄健美的小伙。在历经8年风雨之后,吉利汽车终于从青涩走向成熟。”吉利方面如是表示。

  据报道,金刚的预计售价在7万元~9万元之间,再结合其并不出众的外观来看,吉利所谓的成熟之作、旗舰产品带给部分消费者的并不是一种震撼,相反却有不少人在网上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的失望。

  成熟的“痛苦”

  多年以来,凡是有关吉利的新闻,网上的评论几乎都是一面倒,无数的消费者对吉利的发展毫无保留地表示坚决支持,为其点滴进步倍感自豪,根本原因是在国人的印象中,吉利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一种象征;而李书福本人也被视为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开拓的传奇人物,甚至被提升到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英雄”的高度。

  “国货当自强”,原本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心底最朴实的愿望,但如果“自主”二字能当产品卖,李书福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自主商贩”。

  然而,这一次似乎有了更多不同的声音,有些网民的评论甚至相当尖刻。“这车可真是够难看的!”“学学奇瑞,拿点货真价实的东西出来,别老在夏利的那点底盘上捣腾,总拿这么点玩艺糊弄中国老百姓,没有大出息的。” “前后车灯搞得那么夸张,透着一股俗气,一种浮躁,一种轻狂。”

  其实,“轻狂”的评语于吉利倒是一种冤枉。和以前相比,李书福现在说话已经严谨多了;而吉利的实力较以前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2001年前后,李书福的“豪言壮语”为他惹来了一个“汽车疯子”的称号,而民众的评论是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疯子”;2002年,吉利提出“骏马、猎豹、雄狮”计划:2005年吉利轿车产销量达到30万辆,2010年达100万辆,2015年达200万辆,尽管当时全国的轿车年产量才110万辆,然而,民众对这一“真实的谎言”却仍然是鼓与呼;2004年,李书福提出“将来三分之二的吉利汽车将出口海外”,再次赢得一片喝彩。

  事实上,吉利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吉利以49%的增幅、14.9万辆的销量挤入中国十大汽车厂商之列;2005年,吉利出口汽车7000多辆,比2004年增长60%。但是,为什么在设计、研发、产销能力都较以前大为提高的情况下,喝彩声反而少了,质疑声反而多了呢?

  也许,从吉利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中可以找到答案。

  2002年,李书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吉利还是一个“汽车婴儿”;到2006年金刚的面世,吉利称自己已经走向成熟。

  显然,“婴儿”期的言行举止哪怕是有些出格,民众都会善意地原谅甚至给予鼓励;而现在,吉利既然自称是一个成熟的企业,那么,成熟企业面对的标准、承担的责任自然就不同了,消费者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更何况有奇瑞、华晨、比亚迪这样的“参照系”在旁边。

  随着新车型投放速率的加快以及比对车型的增加,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这也是吉利难以再一呼百应的现实原因。

  吉利一直以车市价格“终结者”的面貌出现,而金刚7万元~9万元的预计售价却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诟病,不排除吉利在正式公布价格时可能给消费者一个惊喜,但无论如何,多一些质疑的声音,提一些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对吉利真正的成熟无疑是一件好事。

  如果说以往人们对吉利的“偏爱”与“宽容”,是基于一种“民族情节”的话,那么现在,即使有“鞭策”甚至是“苛求”,同样表达了消费者希望“国货更自强”的一种良好意愿。

  “民族英雄”自然不是李书福自封的,但“民族英雄”走下神坛,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企业走向成熟的开端。

  “离奇”的模仿秀

  从外观设计看,金刚的前后灯采用了类似于菱形的直线设计,而流线型高腰线也给人以“钻石”切割般的感受,再加上前后脸的微凸设计,确实传递出一种力量、阳刚的信号。

  但是,这些都只是单独的基本元素,而揉合在一起给人的整体感觉,金刚充其量只是一款有点特色的A0级家轿而已,与凯迪拉克CTS整体的阳刚美感根本难以同日而语,甚至连形似都扯不上。而这种特色是否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情趣,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有意思的是,吉利似乎很不介意外界对其模仿秀的评价,而且乐于澄清吉利并无侵权之忧。有媒体报道,“吉利控股集团主席李书福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金刚和凯迪拉克只是像而已,我们已经取得了这款车的100多项专利,不存在任何侵权的问题。’”

  该报道称,“业界分析,尽管金刚是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不到8年以来投放市场的第6款车型,但是吉利自始至终没有摆脱模仿秀的嫌疑。”殊不知吉利似乎并不担心这种“嫌疑”,能与凯迪拉克扯不清关系,担点模仿秀的“骂名”又有何妨?

  2002年3月,吉利优利欧上市时,也有评论指出其前脸模仿奔驰,当然李书福也很乐意出来澄清,最后似乎说不清了,干脆就说,“有人说吉利这也像奔驰,那也像奔驰,我们就是要瞄准奔驰。”至今,一些门户网站上仍可以看到“吉利优利欧类似奔驰的进气隔栅”这样的宣传资料。

  消费者如果听说有一款3万多元的轿车像奔驰,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广告效应?更何况是不花钱的。

  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中有一句台词,“你告我吧,求求你告我吧。” 吉利自然不会说这样的话,但不管吉利说像还是不像,奔驰、通用根本就不搭理。

  然而,吉利也有当被告的时候。2002年1月,丰田起诉吉利使用的美日图形商标对丰田的汽车图形商标构成商标侵权,同时指控吉利在广告宣传中不当使用“丰田”、“TOYOTA”商标,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这场号称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第一案的官司打了一年多之后,2003年11月,吉利胜诉。

  李书福对模仿的理解是,汽车业的发展本来就是在模仿中创新,汽车巨头都曾有过一段这样的历史。这话不无道理,但模仿毕竟不是成熟企业的表现,如果有一天国外的汽车厂商开始模仿吉利,那时的吉利也许才算是真正的汽车巨人。

  “鲶鱼”何时跳龙门

  “中国汽车业的出路就在民营企业”;“市场上卖五六百万元的宾利轿车,实际成本仅为100多万元”;“谁说2万元不能造轿车”;不畏“强权”,不按常理出牌,李书福“搅局者”的“挑战”言行,总能激起公众对吉利的强烈关注与认同。

  “正是这个被许多人当作中国汽车界‘鲶鱼’的吉利搅动起中国汽车界沉寂多年的‘一池死水’,营造出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的欣欣向荣局面。”吉利自身宣传当中,“鲶鱼”已经成为其自我写照。

  然而,汽车业目前“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发展使然,竞争使然,决不是哪一家企业的关系。而且,作为中国十大汽车厂商之一,吉利需要的是更加务实,在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方面进一步下真功夫,也应更多地承担起一个成熟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搅局者”永远需要,但中国汽车业目前最需要的决不仅仅是“搅局者”。

  “吉利车价廉有目共睹,但物美即质量上还须努力。”“吉利应该狠抓内功,方可炼得真本事。”不管是网上留言还是随机采访,消费者对吉利的期望最终都落在“内功”两字上。

  吉利在提升研发方面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2005年6月,投资3.5亿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正式落成;2006年3月,吉利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变速箱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审鉴定;吉利最新开发的中档车吉利虎近期即将上市。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汽车业自主研发的底子还很薄,车型设计、关键零部件研发、整车开发、电子技术等与一些跨国汽车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取得汽车技术进步的跨越式发展也有相当的难度。

  吉利美国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哈默最近透露,吉利进入美国的首款轿车自由舰将于2008年10月开始销售。据媒体报道,“由于引擎方面的问题,吉利汽车没有通过美国防止废气排放污染法规检测,同时还在一项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未达标准,这使得吉利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步伐一度受阻。”

   据了解,该车之所以取名金刚,是因为该车以“钻石”为造型源,若从棱角分明方面来理解尚可,但金刚显然不是吉利的“钻石”级车型。吉利在宣传中称,“十分精确,十分细致,十分到位”,无疑成了吉利金刚在整个研发、生产过程有别于以往的亮点和特点。

  在美国检测碰壁失败,已经为吉利敲响了警钟,“十分”二字还是少用为妙,真正能做到“八分”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吉利除了美日、优利欧、豪情、自由舰等车型外,还开发出中国第一跑车美人豹,甚至还“开发”出F1方程式赛车,雄心壮志不可谓不高,但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至关重要的。

  《金刚》大片的结局是,巍如大山的金刚从摩天大楼顶部轰然坠落,强壮如斯的金刚为何最终丧命?因为它面对的是“洋枪洋炮”。经过近几年的磨砺,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也许“洋枪洋炮”并不足惧,但一个发展壮大中的企业,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他自己。

  吉利同样如此。

  记者 曾业辉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