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税降到最低点后中国汽车业发展依然势不可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7:59  中国汽车报

  今年是中国进入WTO后的第5个年头,也是严峻考验中国汽车的一年。中国承诺WTO的保护期已经结束,WTO驱使汽车价格与国际同步。根据WTO的规定,2006年1月1日起,整车关税综合税率水平已从之前的30%减为28%,到今年7月1日则最终减至25%。两次关税降低之后,进口关税将不再有悬念,给国内车市和消费者造成的价格影响逐步明确,进口车价的降低将对国产车价格形成压力。

  与此同时,变速器、减震器、散热器、离合器、转向器等车用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将由13.5%~12.9%降至10%,因此有专家预测,关税降到最低点之后,新一轮的起跑和竞争又将开始,今年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之间的竞争又将白热化,换句话讲,狼就要来了。

  狼真的要来了吗?

  笔者以为,且慢下这个结论。曾记得当初,对于中国加入WTO,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做过很悲观的预测,异口同声地惊呼“狼来了”。比如外资的大举进入会使一批中小企业倒闭、降低国内生产能力利用率、冲击国产车消费,对国内企业形成很强的竞争压力等等。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加入WTO后,“狼”并没有露面,中国汽车产业遇到的冲击不但远远小于预期,而且还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中国汽车产销量以每年100万辆的平均速度增加,2005年中国汽车销量登上了世界“老三”的宝座,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

  现在我们在分析中国汽车业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背景:即中国市场对世界汽车大舞台来说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汽车增长不能没有中国的力量,而且将越来越多地依靠中国。看如今,有哪一家跨国汽车巨头不与中国公司结缘?真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对于国际汽车巨头来说,冲击中国就等于冲击了自己的一半。记得几年前一位合资公司老总曾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加入WTO后,关税保护伞没有了,可我又找到了另一把“保护伞”。当时听了不以为然,现在算是悟出其中的含义来了。

  加入WTO 4年,我国虽然年年降低关税,并以每年15%的幅度增加配额,但汽车进口依然受到根本性的限制,进口车价格也没有根本性的降低。进口车价中所包含的为了获得高度稀缺的进口许可证而引发的寻租成本,比30%的关税还要高得多。这也正是人们没有感觉到“狼来了”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加入WTO 4年中国汽车业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面对关税保护伞的逐渐消失,中国汽车工业积极与国际企业合资合作,产业的规模得到充分体现;技术水平稳定提升、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投融资体系主体变化、多元化资本导入汽车工业;出口翻番增长、国际竞争力增强,至此,人们几乎全然忘记了曾经笼罩在自己头上这片“狼要来了”的阴云。

  可现在,“狼要来了”的旧话又被重提,有些人的神经又要紧张起来。但以笔者之见,即使过渡期结束,关税降到最低点之后,并不意味新一轮的起跑和竞争又将燃起烽烟。

  其一,在前面4年的过渡期中,关税是在逐年递减,关税保护伞的作用也在逐渐淡化,冲击所储存的能量此前已被分割、分流,提前化解了。其二,WTO过渡期结束,实质上的影响不太大。所谓实质就是价格问题,2005年关税是30%,2006年1月1日开始就是28%,降了2个点,到7月1日再降3个点到25%,就降到位了。

  其三,WTO的许多协议中都规定了例外条款和实施保障措施的内容,我国汽车行业完全可以运用这些条款来保护自己。反进口严重冲击规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根据这一规则,如果中国在履行与开放汽车市场的承诺时,国外进口汽车激增,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致使产品产量、价格明显下降,世贸组织将允许中国对国内生产的汽车产品提供临时性保护。另外,如果能在适当的情况下实施反倾销规则,既可以减轻国内汽车工业的压力,更有利于给国内汽车工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或许,在2006年7月,关税降到最低点之后,新一轮的起跑和竞争又将开始,但冲击有限,影响不大,国产汽车价格体系也不会坍塌,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步伐依然势不可挡。(李永钧)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