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但别欺负我,长大后我就成了奥迪。”在王薇的奥拓后车窗上,赫然贴着这样一行有些无厘头的字。她告诉记者,这样写,纯粹只是自娱自乐,自我解嘲,“在路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挤你,用车灯晃你,还有的在后面狂按喇叭……”王薇说,“那种感觉,就像二等公民,被欺负了还必须保持沉默。”
王薇说,政策上的解禁,是对小排量的承认,还小排量一个“清白之身”。
和王薇一样,对解禁拍手称快的,还有众多小排量的车主和准车主们。4月1日,就在北京解除“限小”的当天,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立即迎来小排量的看车潮。网友的反响则更加热烈,在一个汽车论坛的奥拓车友版中,数十个网友发帖组织团购。
亚运村市场总经理苏晖预测,“限小”在北京解除后,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对小排量车的购买热情,使小排量车的市场更加活跃。业内人士也认为,“限小”解除后,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个小排量车销售高峰,国内各大小排量汽车生产厂家将会加大对小排量车型的投入。一时间,小排量犹如北京春天的天气,阳光明媚,春意盎然。
那么,什么样的车才算是小排量车呢?
在日本,小排量车主要是排量在0.66升以下的微车。在欧洲,小排量车是指大众LUPO、标致1007、雪铁龙C1等A00级小车,由于采用高性能发动机,排量虽然在1.0升以上,但节油效果非常理想。
在我国,小排量一直没有明确界定。如果以各地的限制标准为参照,小排量车应包括排量在1.0升以下的微面,以及少数微型轿车如排量0.8升的奇瑞QQ、雪佛兰SPARK、奥拓以及1.0升的三缸夏利、哈飞路宝等,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解禁对象。
2005年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做出了明确定义,即发动机排量小于1.4升,车身外形尺寸总长小于等于4米,发动机功率大于等于45千瓦/升,油耗指标、环保指标、安全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
按照这一标准,千里马、飞度、自由舰和雨燕等部分紧凑型家轿也属于这个范畴。而这一区间车型的销量一直不错,如果把这一部分车型也划归小排量的话,那小排量可谓“兵强马壮”。
由此可见,如何定义小排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的轿车产销增幅均超过70%,2月份轿车销量整体增幅更是高达86.89%,累计销量达到53.4万辆。其中,今年前两个月紧凑型轿车的销量增幅最高,达到了109.67%;而微型轿车的同比增幅最低,只有36.73%。
在微型轿车市场上,一汽天津夏利继续一马当先,2月份售出11049辆,以突破3万辆的累计销量高居榜首,奇瑞QQ以2.3万辆的成绩紧随其后。夏利和奇瑞QQ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21%和23.16%,两者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绝大多数微型轿车的销量出现了环比负增长。
这样的数据表明,虽然解禁“限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呼声之于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相比之下,更多的人愿意购买在安全、舒适、环保等方面更有保障的紧凑型家轿。4月1日,随着新消费税的正式实施,排量小于(含)1.5升的,税率统一调整为3%。之前人们期待的“取消排量在1.0升及以下车型消费税”的愿望并没有实现,而1.0~1.5升的车型,税率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消费税是鼓励人们购买紧凑型家轿,而不是微型轿车。
专家称,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限小”,国内以微面为代表的小排量车,大部分仍采用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车型平台,在技术上与欧洲以及日本等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小排量解禁后,节能、环保两个指标如何达标,就是摆在小排量生产厂家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从1998年12月北京在长安街限行1.0升以下排量汽车起,全国共有84个城市先后颁布了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令。从那以后,小排量车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1996年,微型车占当年新车型比例的34.8%,到2001年降为33.3%、2002年为27.5%、2003年为25.5%,到2004年,微车的比例仅为22.7%,现在生产的小排量车型占总车型的24.3%。在产业结构上,大排量车占据了主流。
大排量车占主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排量车的单车利润太低,“增产易、增利难”。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例是,奇瑞汽车去年的销量增幅超过100%,达到18万辆,利润却从2004年的1.88亿元下降至9500万元,单车利润仅为500元。据分析,这是由于小排量车型QQ占到了奇瑞汽车销量的60%以上。
利润率低,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进和再发展,这是国内很多小排量生产厂家的尴尬所在。而能否尽快提高国内小排量车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排放等性能,是小排量车能否完全为大众所接受的主要因素。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认为,发展高品质的小排量汽车,将是促进各地最终彻底解禁“限小”的重要手段之一。排量大小并不反映车辆质量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安全、使用、排放性能的优劣。但是曾有汽车企业为追求低成本,对小排量汽车采取低配置策略,造成小排量汽车性能和质量远不如大排量车型,这造成消费者“小排量车就是低档车”的观念根深蒂固,也成为各地“限小”的借口。
因此,如果把解禁“限小”比作一场“破冰之旅”,那么,小排量能否驶进快车道,真正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汽车厂家手里。
链接
解禁“限小”始末
●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限令各地取消微型车的种种限制。
●2001年,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提出,把经济型车确定为轿车发展重点。
●2003年12月,商务部等9部委联合发文,规定不得按照发动机排量或汽车规格限购限行。
●2005年8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的问题,并要求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2005年8月中旬,长安集团董事长、总裁尹家绪率先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万言书”,呼吁各地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不合理限制,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随即声援尹家绪,希望经济型轿车能早日解禁。
●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出台更能鼓励小排量消费的燃油税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2005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将鼓励发展经济型小排量汽车,鼓励居民消费小排量经济型轿车。
●2005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的联合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2006年3月底前取消一切针对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限制措施。
●2006年4月1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率先宣布,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