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解除“限小”与实行“限污”同步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09:19  新浪汽车

  3月31日,各地“限小”令的大限之日。

  年初由国务院转发的六部委文件,要求“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并为此设置了这个最后期限。

  上海,是84个“限小”城市中最早的响应者。但约7万辆高污染车辆,旋即被挂上了另一个“黑名单”。

  北京,官员们宣布将执行政令,但又说小排量车可能仍难驶上长安街。

  广州,市长在3月26日说,将暂缓执行这一文件。

  更多的城市正在制定更新的对策。在国家政策导向与城市交通现状之间,在中央政令与地方利益之间,地方决策者将何从抉择,消费者又何从选择?

  上海:由限小到限污

  作为全国“限小”阵营中第一个响应中央政令的特大城市,上海同时推出的应对措施为“限污”,大约7万辆汽车因此被排除在城市中心之外

  2月15日,上海的司机们发现,原本高悬于高架路各上匝道口上方的数十个“1300CC以下小面包车禁行”的蓝色标志牌被悄然摘下,取而代之的是“高峰时段禁止无环保标志车辆通行”的绿色标志牌。

  上海交警部门表示,从这一天起,高峰时段禁止上高架行驶的车辆为4种:外地牌照车辆、空出租车、实习车和无环保标志的车辆。

  此时距国家六部委要求全国各地取消“限小”政策尚有一个半月。2月2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表示,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限制的规定,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的文件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而确定的。

  这位发言人还说,这些措施、规定“都是从环保角度出发,利国利民,符合我国国情、本市市情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上海将坚决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予以执行。”

  摘“蓝”挂“绿”

  摘蓝牌,换绿牌,外界认为这是上海对中央六部委清理“限小”行动的一种应对。但上海官方却不愿意把两者搅在一起。

  “‘限小’是‘限小’,‘限污’是‘限污’。这是两回事。”上海各相关政府部门面对本刊提问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句话。

  “限小”,是指2006年2月以前,上海对小排量汽车的限行。“小排量汽车”此前在全国没有统一定义。上海所指的“小”,是排量在1.2升以下的轿车、排量1.3升(含)以下且车身高度在1.5米(含)以上的小型面包车。长期以来,此类车禁止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通行。

  “限污”,是指上海从2月15日起开始对高污染汽车进行限行。所谓的“高污染”车,是指未达到“国家机动车第一阶段排放标准”(等效于欧Ⅰ标准)。上海市环保局的网站说,这些车辆由于出厂时没有配置有效的尾气排放控制和净化系统,其废气排放量相当于欧I标准车辆的5~10倍,欧II标准车辆的10~15倍。

  上海市环保局解释其决策依据时说,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该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瓶颈之一。中心城区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机动车尾气污染因子普遍超标1倍左右,内环线高架和“三横三纵”交通干道污染超标更为严重,高峰时段的污染尤为突出,氮氧化物污染浓度峰谷比达8倍。

  回顾此前的媒体报道,可以排列出如下两个时间表。先看限污——

  2005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高污染车辆实施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出台。

  今年1月20日起,上海公安部门设立72处服务点发放绿色“环保标志”(以下简称“绿标”),并设立24处排放鉴定检测点。

  2月15日起,上午7时至晚20时,没有“绿标”的机动车被禁止在上海市高架道路上运行。当天上海交警总队添加了200多警力,上高架排查没有“绿标”的车辆。

  解除“限小”与实行“限污”几乎完全同步——

  2006年1月4日,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明令各地在3月底以前,取消所有对环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

  2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上海鼓励发展高性能、低污染、小排量汽车。”

  2月23日,该发言人证实,“限小”令已被解除。此时,距离“绿标”开始使用正好一周。

  虽然上海的官方语言极力将取消“限小”和新设“限污”区分开,但是在民间,包括上海媒体上,“‘限污’代替‘限小’”已是公认。

  上海何时开始“限小”,已难以考证;而此次有多少“小车”因此而解禁,上海市交警总队人士称无法提供准确数据——由于上海车牌每个拍卖费用已至数万元,已近于一辆小排量车的价格,因此上海人一般不会选择用拍来的牌照去买一辆小排量车。而上海小排量车的主力是外地车,其数量和行踪却不在交警部门的掌握之中。

  但受到新的“限污令”影响的汽车却有明确的数字:开始是35万辆,后来是7万辆。

  仓促的“限污令”

  根据上海的新规,可以直接申领“绿标”的车辆以年限为依据。简而言之,对小客车而言,“绿标”这一刀切在1999年7月1日,此前半年的车为“疑似”车辆,需要鉴别,此后的车可以直接申领。

  这只是上海“环保风暴”的第一阶段,而按照上海市政府的新规定,从2006年10月1日开始,上午7时至晚20时,没有“绿标”的车辆将被禁止进入内环以内的所有路面。违反者,当场罚款200元,扣2分。

  截至2005年11月底,官方数据为上海市共有各类机动车210多万辆,其中汽车约96万辆。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称,高污染汽车总数为35万辆。其中,去除货运车辆、沪C牌照车辆受现行交通管理措施限制等因素,实际全市约有近20万辆汽车将受此影响。

  新规发布于去年12月27日,规定自今年1月10起,每天上午8点半至下午16点,对“疑似”车辆进行鉴别。而在对规定年限之后购置的机动车直接发放“绿标”。

  此时,距离2月15日无“绿标”不能上高架的大限只有25天,而且春节期间放假4天,对于上海的机动车主而言,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可以完成申领或鉴定。节前车主们大都无暇顾及,春节之后各个服务点之前拥挤不堪。另一个问题是鉴定只在工作时间进行,所以车主几乎都是请假前往。

  据上海地方媒体报道,春节之后,各区检测站排队过长,有的早上10点就满员而“拒客”,有车主跑了三四次但还是没有拿到“绿标”。而有的鉴定点2月初就宣布,鉴定预约已经排到3月中旬。

  新华社报道说,截至2月14日,即“限污令”实施前一天,上海已有约43万辆车申领了环保标志,但也只占可直接申领的车辆总数的75.6%。此时还有近14万辆车在排队。

  2月10日,距离“大限”只剩5天的时候,上海市环保局突然宣称:在检测、鉴定的过程中发现,“电喷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经过认真维护和保养基本都能达到检测值,而“化油器”车辆基本无法达到或接近检测值。因此环保部门目前对检测程序进行了简化:“电喷车”只要经鉴别领取合格证明后即可到所属地领取“绿标”,而“化油器车”则无望领取“绿标”,将直接被拒。

  “疑似”的标准,被简单划定为“电喷”车和“化油器”车之间的区别。此次“大赦”惠及约十多万辆车。上海地方媒体计算出不可能得到“绿标”的车为7万辆,占上海机动车总数的7%左右。

  上海市交警总队主管外宣的孙国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7万辆“高污染”车中,有一部分和原来的小排量车重合,主要是昌河等微型面包车。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葛剑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他的质疑:“难道事先不知道‘电喷车’基本能达到检测标准吗?实施这项计划前,没做过必要的抽样调查和检测、鉴定吗?如果没有,就轻易在全市范围实施这样的计划,岂不是过于轻率?”

  新规搅动车市

  有评论认为,上海以“限污”代替“限小”,是一举数得的“妙计”。首先是不抵触中央六部委为小排量汽车松绑的规定;第二是保护环境;第三是对汽车市场进行“热启动”;第四是对上海长期使用的异地牌照车辆进行摸底。

  年初“限污”新规出台,媒体宣布将有35万辆机动车受影响,占上海常用机动车数三分之一强。新规立即搅动了上海车市。

  上海宝山区某楼盘的赵姓保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近他的工作量大了许多。因为物业公司规定,所有广告、推销目录不得在小区内出现,但从1月开始,印有“销售二手车”的小名片、广告增加迅猛,搞得他不胜其烦。有些保安干脆在巡视的同时帮车贩子做生意,看到老款轿车就问“卖不卖”,已经做成了好几单。

  小区内的一位孙姓业主开的是沪A牌照的老款桑塔纳(上海人简称“普桑”,与桑塔纳2000、3000相区别),购于1999年4月。不幸的是,这是一款“化油器”车,虽然保养得很好,按新规也拿不到“绿标”。

  孙决定将这辆“普桑”卖掉,换一辆新车,考虑在10万元左右。他打听过了,这辆普桑现在只能卖不足3万元,剩下的只能贴钱补上。

  孙说,他是有些“郁闷”的,因为根据买车时的规定,轿车的使用年限是15年,他的车才用了不到7年就在事实上被“强制”更换了。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买小排量轿车呢?”记者问。

  “不可能的。开惯‘普桑’的人再去开那种车像啥样子?一点‘派头’都没有。”孙斩钉截铁地回答。

  孙将不得不为上海的一手车和二手车市场各做一次贡献。他的车对于上海人而言,除非是在崇明岛或者永远不进内环,已经是一堆废铁。所以,很可能这辆普桑将被转籍卖往内地。

  上海最大的二手车交易中心武宁路市场外,“打桩模子”(上海话里对“黄牛”的称呼)几乎没有说上海话的。其中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打桩模子”告诉记者,他以收购“电喷”车为主。因为上海周边沪宁杭一带的各个城市早已规定,“化油器”车不能转籍到当地,于是这些车只能卖到更远的内地去转籍。现在,市场里吆喝“化油器”车越起劲的,普通话说得越好。

  2006年初以来,上海二手车市场上出现了“普桑”抛售狂潮。记者在武宁路市场的显示屏上看到,集中抛售的以1996年至1999年的“普桑”为主。几位“打桩模子”都说,最近两个月市场上老“普桑”足足多了三四倍,而价格比往年跌了20%以上。

  这只是二手车市场,一手车市场的“热启动”也初见成效。

  上海市数个汽车销售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06年开始,上海汽车销售有明显的增长。对比上海乘用车联席会给出的数据就可看出端倪:

  12月上牌量:中高级车2453辆,中级车3504辆,普及型车1295辆。

  1月上牌量:中高级车4006量,中级车5134辆,普及型2327辆。

  这只是挂上“沪牌”的量,实际销售情况,按照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主任朱君奕的估算,还要乘以3到4。

  另一方面,小排量车的涨幅更加明显。奇瑞QQ的上海总代理上海联海沪西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仰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以来,该公司的QQ月销售为500台,昌河“北斗星”为100台,而往年的数字分别大约是300台和50台。

  一家媒体的计算结果是,《通告》出台,仅车辆购置附加税一项,上海市的财政收入至少为10亿元以上。

  有得必有所失,受“环保新政”影响最大的,是公交行业。上海市巴士公交公司技术处一位金姓负责人说:“整个上海因此要更换2000多台公交车,占总数的20%以上。更换新车,每台是30万到60万。”

   本刊记者/朱雨晨(发自上海)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