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元博士: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4:31  中国汽车报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是主要从事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政策、体制、管理、预测、评价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软科学研究,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的科研机构。中心主任王元博士最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企业自主创新一定要有长期斗争的准备,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中国汽车报》:当前,汽车行业内和行业外一部分人认为,过去我国汽车行业执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实际上换来了一场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元:一件事情一定要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汽车行业的技术引进,事实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解决了两个突出问题:第一个就是生产问题。汽车不是一个单值的产品,大量汽车产品的生产是通过引进、学习得到的;第二个就是怎么生产。比如过去的上海轿车,其技术要求、零部件的制造、生产的组织都与国际上有明显的差距。通过引进,我们可以明显感到技术水平的提升。

  消极的一面,就是过分地追求产值利润,这实际上使整车的研发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确实压抑了企业引进技术再创新的能力。

  《中国汽车报》:今年年初,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后,自主创新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您认为汽车行业自主创新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王元:汽车行业有其复杂性,因此汽车行业的创新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奇瑞是一种模式,吉利是一种模式,长城又是另外一种模式,一汽和东风在各自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又有自己的模式。最近,有些媒体片面夸大一种企业的创新模式,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树立一个典型,而否定另外的模式。

  《中国汽车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技术上的改进。既然如此,现在汽车行业为什么这么强调自主创新,将自主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王元:这首先是一个市场问题。过去,轿车主要面向公务车消费,结果就是轿车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慢,比如桑塔纳多少年都不变,其本身的技术就与先进的技术有很大差距。但从2002年、2003年私家车消费的全面增长,促使中国汽车企业迅速成长。汽车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种与整车相关的零部件企业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情况已经被打散。由于全球采购的发展,整车零部件的产地高度分散。

  另外,也得益于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突围。

  还有,中国企业要想成长、扩大,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这不单单是民族气节的问题,而是企业巨大成长空间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报》: 科技大会提出,要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建设。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元:自主创新是产权结合的技术创新。创新其实是一种实现过程,而不单单是发明和应用的过程。发明必须应用于市场,由企业来实现,不然发明和应用也仅仅是一个样品。企业既是投资主体,又是生产和营销实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实际上就是尊重市场,要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结合。

  《中国汽车报》:目前,汽车行业有一种观点,自主创新切忌村村点火,蜂拥而上,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元:道理很正确,但这其实是一种理想主义,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想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而忽视了市场本身的力量。市场竞争的结果,不仅仅是产品的淘汰,还涉及组织的淘汰。我国企业间的整合兼并规模和范围还非常小,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往往借助行政干预来阻碍企业的整合,实际上阻碍了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另外,一定要切记,自主创新不是一种口号,随便说说就完了。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持续、艰苦的过程,不要想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除差距,达到和超过国际水平。(见习记者 朱孔源)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