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因,我国零部件企业多依附于主机厂和以外商投资为主,市场化水平不高且自我生存能力差。
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历史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953年-1978年是起步阶段,那时的技术水平低,只为卡车做配套;1978-1992年为成长阶段,随着上汽集团、一汽集团轿车的起步,开始为轿车配套生产零部件,这个时候技术含量开始上升;1992年-2000年为壮大阶段,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和民营资本的扩张,使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大大提高;从2000年到现在,是快速发展的阶段,汽车产量呈井喷式发展,全球采购瞄准中国,国内的零部件整体水平提高。
沈宁吾评价说,中国的零部件行业从依附主车型,依附主机厂,依附地方政府起步发展到今天,基本上还是因车而生,因车而发。还未摆脱整车的控制和影响。
但国外知名零部件集团加大投资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力度,已经形成从开发研制,培训,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体系,并开始按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在中国投资的企业。
德尔福在北美地区的业务搞得一团糟,但在中国却洋洋得意。其现已在中国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并拥有一家研发中心,一家培训中心和15家企业。销售额达10亿美元;另一巨头博世公司在中国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在华设立了10个代表处,5家贸易公司,18家企业,销售额达到14亿欧元。
此外,伟世通、固特异、米其林、爱信精工、乔治费歇尔等都先后驻扎中国,这种状况在2004年后,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对外资持股比例放开,更是来得汹涌。目前,70%以上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在华设立分支机构。
汽车零部件企业大步发展前,首先要确定好自身的定位。
他总结为三方面发展定位:是走自主发展,技术引进还是寻求合资;市场定位:是针对为主机配套还是瞄准售后市场;角色定位:是当一级供货商,形成系统供货,模块供货能力,还是当配角,当二级三级供应商,获取利润。 沈宁吾将自己务实的做事风格与原则贯穿到所掌管的领域,“自身强大了才有资格跟对手抗衡,否则只是空谈,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会影响大局,以至全盘皆输。”沈宁吾认为,现阶段零部件企业最主要的目标是如何与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抗争,在本土化过程中找到自身的生存之路。
“现在谈自主开发为时尚早,与整车相比,零部件技术研发环节薄弱,这是现实情况”,语速一向很快的沈宁吾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自主研发是终极目标,但现在不太适宜,当前,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要做好准确定位。(贾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