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起亚公司13日宣布将在美国佐治亚州建厂,受到当地团体广泛欢迎。在佐治亚州纺织业规模缩减、大批工人失业的窘境下,起亚新厂及围绕新厂的零部件供应厂带来的5500个就业机会被当地人视为“救命稻草”。
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尽管外国公司的进驻对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造成不小冲击,但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近几年,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陷入困境,底特律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的销量每况愈下,被迫大量裁员,诸多零部件制造商也相继宣布破产保护。部分经济学家预测,美国汽车制造业很可能如纺织业、服装业和消费电子业一样陷入衰败。
《商业周刊》的文章则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底特律三巨头确实大不如前,但丰田、本田、梅塞德斯-奔驰等巨头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却为美国汽车业带来新的活力。从2000年至今,外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至少3.3万个工作职位,几乎与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持平。美国汽车市场也因此繁荣起来,2005年销量飙升至1700万辆。咨询公司“汽车实验室”的总裁艾里克·诺贝尔甚至认为,美国汽车业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健康状态。
日本企业的高效率对美国同行也有积极影响。据海港咨询公司统计,1999年美国公司生产1辆汽车的平均流水时间为24小时,如今已经提高到20小时,而丰田的新目标是18小时。汽车研究中心执行主管戴维·科尔指出,美国汽车制造业在各个层面上都需要改进,而外国制造商加快了这一进程。
此外,外国汽车制造商在美扩建计划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波纹效应”——在每个新汽车城附近都有一批零部件生产厂应运而生。目前,丰田和本田在美国的零部件本土化比例已达到65%至75%,接近通用汽车和福特的80%至85%。密西西比州政府官员称,日产汽车的生产厂已经为当地创造了2.5万个围绕零部件供应及技术支持的就业机会。
目前,外国汽车制造商大都计划在美扩建厂房。据悉,丰田今年将在圣安东尼新建一个卡车制造厂;现代今年则计划扩建在蒙哥马利的生产厂,将年产量由9.3万辆猛增到24万辆。
不过,《商业周刊》同时指出,外国公司创造的就业机会仅能部分缓解本土汽车制造商裁员造成的失业问题,目前美国汽车业雇员人数比2000年减少20万左右,零部件供应商的窘境也并未好转。此外,大部分利润都流入了日本、韩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商的口袋。(本报记者:王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