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创新符合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10:04  财经时报

  一个国家支柱性的产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政策层面,一个是企业的商业运作层面,这两者缺一不可

  丙戌之春,万象更新

  两会上,来自汽车业界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纵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大势、擘画中国汽车工业从“大”走向“强”的远景蓝图。

  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以“不信神州无此时 家家买得香车归”为题,提交提案;上汽股份总裁陈虹的议案是“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以创新带动发展”;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的议案则是“对自主品牌政府不能只喝彩不落实”。 虽然每一位代表、委员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但对于“自主创新”的渴望却溢于言表。

  企业本能

  “创新”前要加上“自主”二字,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全球化风暴的洗礼,以及我国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知识产权挑战,而知识产权正成为影响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

  彼得·德鲁克称“汽车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这一判断极清晰地表明,汽车产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政府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需要发展自主品牌自不待言。

  但是,企业和消费者真的需要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吗?

  先说汽车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它们过去的确对自主创新没有表现出足够多的兴趣。但这并不表明它们不需要自主创新。由于在关税壁垒的保护之下,国内汽车价格偏高,导致不必费大力气搞自主创新,也能活得很滋润。

  换言之,是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没有给企业带来足够的压力。现在,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合资企业仍旧满足于向外方交技术转让费、把现成的车型拿过来的“依附型生存方式”,企业自己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只能边缘化成为赚取制造环节微薄利润的生产车间。

  再说购车人,的确,即便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要便宜不少,但大部分国人还是选择了合资品牌。但这并不意味着购车人只需要合资品牌的车型——当人们抱怨跨国巨头把陈旧的车型拿到中国卖高价时,这种怨气更可以看作对自主创新缺失的一种抱怨——如果自主品牌能够造出比合资品牌更好、更便宜的车,他们为什么还要用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买落后于国际市场的外资车型呢?

  由此不难看出,自主创新是符合国家、企业和消费者这三大利益主题长远利益的。

  国家干预不可或缺

  在两会召开前夕,13位汽车业内的老专家联名上述党中央、国务院,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新。他们以中韩两国汽车发展的不同道路的对比,表达了希望中国汽车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的拳拳之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全球产业战略表明,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国家干预战略,存在的国家不支持,不推动,不干预,完全依靠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足和问题,因为,中国汽车产业相对处于弱势背景之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外部资源的输入,显然汽车产业是难以从根本上获得进步的。但是,也必须看到,过去这种输入在政治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影响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妨碍了中国企业的持续性的进步。”

  政策是受到制度和体制制约的,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本能最终还是要由与创新相关的制度和体制来催生和保障。

  左延安指出:“一个国家支柱性的产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政策层面,一个是企业的商业运作层面,这两者缺一不可。

  从政府的政策性层面来讲,最直接体现在税收政策。现在自主品牌的企业和合资企业以及国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实际上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政府报告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要统一各类企业的税收政策,我们已经看到曙光了。“(记者 陈晓鹏)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