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零部件巨头德尔福进一步加强在华本土化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 15:36  经济观察报

  让德尔福在中国工作的众多合资、独资工厂以及几大亚太区分部领导层备受鼓舞的一个消息是,德尔福亚太区总裁全春泽博士告诉记者,他将考虑在新年里搬到上海来居住。他给出的明确信号是,他必须更加了解中国。

  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位充满活力的韩国老人继续迷恋中国文化,读了5遍中文版的《三国演义》,跑遍了中国的几十个城市,并且将孔子的儒学精髓写入了德尔福的管理日程。

  一个事实是,在全球零部件行业开始向中国本土化目标迈进时,德尔福的本土化已经走向深远。一个庞大的包括本地化研发、采购、本地化管理团队乃至本地化决策机制的亚太区战略调整将在2006年持续,德尔福成功的中国业务模式或将成为复兴全球市场的样本——一个中国面孔的德尔福。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掘金的跨国零部件领袖们提出的最为完善的“本地化规划”,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德尔福中国模式。这个模式将强化跨国零部件的在华竞争力,而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全行业消化和吸收,将改变德系、美系、日韩系跨国零部件目前的在华格局。

  将对德尔福中国模式产生好奇的还应包括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尤其是其中领先的、正企图在全球市场扩张的万向集团、亚星科集团,德尔福中国模式将为其如何在海外业务扩张中实现本土化提供范本。这正是研究德尔福中国模式的价值之一。

  孔夫子式改造

  对于四川美食赞不绝口的全春泽已经可以说一些简单的普通话,这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的不断学习和运用,他甚至随身携带《三国演义》。他告诉本报,德尔福从去年就开始在中国公司内部全面推崇孔夫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在被定义为“齐家”的2005年中,德尔福进行着艰难的全球战略调整——通过主动申请北美业务破产保护,积极摆脱入不敷出的财务窘境,进而将产业转移到新兴的亚太零部件市场——这种孔夫子式改造至少包括本地化研发、供应商本土化、本地化管理团队乃至本地化决策机制的转变。

  人们看到,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于2005年7月开始运转,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已于去年4月在苏州正式投产,此外,德尔福还成立了无锡德尔福大星电子有限公司,这也是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在国内的第5家工厂。

  去年11月,德尔福还宣布了其在中国的柴油车售后市场服务战略,其首家柴油车售后服务中心于同月在广东东莞市开业——这被广泛认为是其向售后市场发起了新的冲击。

  降低成本显然是本土化的原动力。在全春泽看来,“本土化将是德尔福亚洲战略的核心解决方案”。他认为只有把供应商本土化了,把设计包括工程能力本土化了,才能在中国市场立住脚,在成本问题上有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三国“刘关张”

  “现在的中国零部件市场也跟三国一样:一个是德系的,如博世等公司;日系的,包括电装等公司;还有美系的,如德尔福、伟世通等公司。”

  “大家都在中国摆开了战局,关键是怎么在中国获胜,这就是‘逐鹿中原’了。”全春泽笑着用中文清晰地说出了这个成语。

  事实上,在2006年,作为德尔福全球副总裁以及亚太区总裁需要做的,除了获得这场“逐鹿中原”战役的更多决策权,便是将更多的战斗交给德尔福中更多的黄色面孔去打。

  全春泽用亲身经历说明“本地化决策”的重要性:他曾在日本搭乘某外航的国际航班来上海,当时该公司的航班调控在总部欧洲完成,欧洲总部的全球系统显示将在2小时内在东京附近出现台风天气,而事实上东京机场当地的最新信息显示台风将出现在10小时以后,原本可以起飞的航班最后被取消,他因此耽误了一天的行程。

  “现在我们要依靠本土化取得更强的灵活性,根据当地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它的前提是要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决策权。”全春泽认为现在总部设在东京,离中国市场还是有距离,很多中国最新的发展情况反馈还是不够快速,所以打算2006年搬到中国来。

  事实上,无论从中国区还是亚太区的管理层而言,德尔福都已经是记者采访经历中“黄色面孔”最多的一家跨国零部件公司,在业内广受尊敬的德尔福电子与安全系统亚太区总裁陈锦亚、德尔福动力与推进部亚太区总裁张淑国以及德尔福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亚太区总裁司徒郁林先生都是华人,而包括德尔福派克电气中国区总裁王展以及德尔福中国投资副总经理蒋健在内的新一代管理层也来自中国。

  “华人正在几代德尔福中国总裁的大力推荐下,在亚太区形成气候,他们正帮助德尔福成为一家中国公司。”德尔福一位外籍管理人士对记者说。

  “你可以把我看成刘备,那陈锦亚就是关羽,张淑国则是张飞。”全春泽笑言。

  2006年转折

  包括德尔福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本地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除了北美业务调整向低成本的亚太转移制造能力之外,包括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则成为新一轮格局调整的关键。德尔福显然是对本地化根源挖掘最深的企业之一。

  去年9月份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第一次出现了顺差,超过了进口,10月份整车的出口量超过了进口车的数量。

  全春泽认为:“中国出口在国际整车舞台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这正是德尔福本土化的要素之一”,德尔福将因之而动的“一个是供应商的本土化,能够找更多的本土供应商;第二个就是能够有更多的产品在中国本土化的生产;三是加强管理人员的本土化”。

  对于2006年即将出现的小排量车热潮,全春泽认为:“小排量车将来在中国市场的趋势会非常向好。当然豪华车在中国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占有量,但是小排量车发展前途肯定会更广。”

  在全春泽规划下的“平天下”阶段,目前的概念是2010年前后,德尔福要做到三点,一个是研发中心要做到能为中国设计、开发零部件;第二,把中国人提拔起来作为公司的领导;第三,就是要逐鹿中原,在竞争当中取得胜利。

  他认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本土化,要用中国的人才进行设计和管理。

  德尔福一个更新的观点是:现在很多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商,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地区,下一步一定要走到内地去,往里走,这也是将来的一个趋势。“如果将来要往内地走,在那边建厂供货的话,中国人才更重要”。

  无论从北美业务还是亚太区业务看,2006年对于德尔福而言都将会是转折之年。

  “在2006年将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不仅对亚太区,对整个美国制造业都会发生深远影响。目前很难预测到底会怎样变化,因为变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而我们主要的一些重组活动都会在今年开展。”全春泽说。(本报记者 王亮 成都、上海报道)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