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刚过,职业带路人又开始重新活跃。在高速公路交警杭州支队沈艾中支队长口中,职业带路人还有个叫法——“牛皮癣”。这些职业带路人抓走一批又来一批,就像“牛皮癣”一样粘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上。职业带路现象该如何根治?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大年初八上午9时许,高速公路交警杭州支队二大队的金大队长在监控室盯着监控屏,发现高速公路杭州收费广场通往市区的匝道上站着一个中年男子,一手举着一块“带路”的牌子,不时向过路的车辆招手。金队长立即通知在杭州收费广场上执勤的民警从匝道上赶过去,与协警一同将该男子送往附近派出所。
职业带路人重操旧业
昨天下午,在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出入口处,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管理所李珏所长告诉记者,白天,这些职业带路人都在匝道延伸的市区公路上。等到晚上10点后,带路人就会出现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在高速公路匝道下来是市区的艮山东路,在艮山东路章家坝至汽车东站一带的马路边,记者发现了不少带路人的身影。记者向路旁一名兜售地图的外地中年妇女小声地问了句“带路吗”,妇女立刻满脸堆笑,从不远处叫来她的丈夫,这名男子就是职业带路人。
“春节这几天生意不错,每天都能带个7~8辆车,按路程远近收费不同,一般要20元,像到六和塔的就要30元,一天下来也能赚到个一两百元。”带路男子笑着说,“平时每天也可以带2~3辆车,每次收15~20元,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
“现在不敢拿牌子,抓得紧。”男子私下向记者透露,“老婆卖地图没人管,让她看着点,我见了外地车也挥挥手,看有没有要带路的。”男子紧接着就习惯性地向记者询问目的地。
外面拉生意的妻子加上在暗处等着带路的丈夫,这样的搭配,在汽车东站一带就有十几对。
带路现象为何屡禁不绝
沪杭甬高速杭州出入口是车辆进出杭城的主要通道,是杭州的东大门,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车辆进出特别多。很多第一次来杭州的驾驶员,下了高速就不知道路该怎么走,带路人便有了生财之道。据调查,这些带路人主要是江苏泗阳人,还有安徽、四川、江西、河南以及我省衢州、开化等地的农民。他们长期守在杭州收费广场附近,靠带路费谋生。
对于入城口“职业带路”现象,沈艾中支队长分析说:“带路人的存在是因为外地司机有带路的需求,眼下,自驾车来杭旅游的越来越多,而且开车的新手也越来越多,他们下了高速后往往不知该怎么走,加上城市道路变化较大,一些标志、指示设置不够完善,就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司机也不一定认识新路,于是产生干脆掏点钱请人带路的想法。”
表面上看,带路是你情我愿的事,外地司机掏点小钱,可以尽快到达目的地,但由于带路人员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这些人成群结队地站在进入市区的匝道或者广场上,有的甚至站在下杭州收费站的两个匝道上。不仅影响了杭州文明城市的形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行车秩序,影响了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同时也威胁到车主的人身安全。
为此,杭州高速公路交警支队与江干公安分局、彭埠派出所、江干交警四中队从去年起一直协调配合,对收费广场附近的带路人积极进行治理。
据了解,经过交警等部门一段时间的治理,带路人人数已经大为减少,去年,光在杭州收费广场附近专门做带路生意的有30来人,附近道路更是聚集了近百人。但眼下,杭州收费广场附近的带路人虽已减少,但却转战市区道路,仍然做着“带路”的生意。
治理顽症应对症下药
高速公路交警杭州支队沈艾中支队长认为,对带路人的处罚力度偏轻,是“职业带路”现象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处罚有两种:一种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7条行人不准进入高速公路之规定,最高处以50元罚款;另一种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之规定,以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处罚。但往往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
“对待这些带路人,一方面要制止他们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他们的出路问题,要两手一起抓。”沈艾中支队长告诉记者:带路人大多在附近租间很小的农民房居住,全家人靠他们带路赚钱过日子。对被抓后愿意悔改的带路人,民警愿意帮助其找工作。目前,民警已帮助20余个带路人解决工作问题,有的到钱江四桥旁的花木基地,有的到建筑工地,想学驾驶的帮忙联系驾校。通过这些人性化的管理,也使得一批带路人有了正当职业。
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管理所李所长告诉记者,免费指路系统已在杭州收费广场设置并投入使用。外地驾驶员到达杭州收费广场时,只要输入目的地后,一分钟内就能打印出一份最方便、最省时的交通路线指示图,上面不仅有详细的车辆到达目的地,需途经的各个路段、转弯方向、在各路段上行驶的里程,还将总里程、估计驾驶时间及目的地标志性建筑等一一列出,既方便了外地驾驶员,解决了停车问路带来的交通滞阻问题,也将解决以往带路人带来的问题。
交警有关人士表示,通过一手抓治理,一手抓服务,职业带路现象可望得到有效遏制,但要彻底切除这张“牛皮癣”,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交通标志,并为外地司机推出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广大司机也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要和职业带路人搭腔。带路人没了生意,自然会另谋出路。
本报通讯员 胡建平 金雄强 本报记者 何昉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