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0多家企业、总资产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3500 多万、2004 年产量达到507万辆、工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近2%……还有什么理由否定汽车产业对于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在短短5年时间内,中国已经从一个二线汽车产销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巨大的市场增量和良好的增长势头,使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无论是外国政府还是中国地方政府,汽车工业成为众人眼里的香馍馍。2002年,压抑了多年的汽车工业开始启动之后,其在2003年达到惊人的70%的增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中国车市从2003年开始步入“大跃进”的发展轨道,大众汽车宣布斥资60亿欧元扩产,通用汽车宣布投资25亿美元,福特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众多的投资计划几乎都在这一年出台,但是汽车投资过热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国家在2004年开始果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车市在疯狂高速发展了近3年之后,从2004年4月份戛然而止。2004年的实际销量出现2%左右的下滑,中国车市开始重新审视发展途径。
2005年的中国车市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年,车市告别了一年“滞胀”之后,重新驶上发展的轨道。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前些年中疯狂的“压库存”、价格战和动辄上10亿美元的投资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投资再审视、价格策略更加理性、汽车消费开始进入买方市场。诸如此类的变化把中国汽车市场带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发展日益成熟奥克斯汽车退市事件尽管成为反面教材,但是它确实是中国汽车重新回归理性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走出“大跃进”的外资投资驱动之后,中国自主品牌开始沉下心来发展。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在2005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凭借的不只是价格上的优势。特别是吉利汽车,推出的自由舰新车,放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精心耕耘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2005年的吉利销售奇迹中,超过大半的销量由自由舰取得,显示出中国自主品牌在和外资的竞争中,已经开始找到与之博弈的基础。
当然,汽车市场的理性回归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在今天,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不切实际的判断仍然时时存在,由于受到汽车之外的因素困扰,部分自主品牌在今年仍然会在亏损边缘挣扎。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刚刚曝出高层变动新闻的华晨汽车(1114.HK),这家3年前的明星厂家历经四年四任总经理更迭之后,已经在亏损的边缘徘徊2年。同样,一部分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在立足未稳之时便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一如奇瑞和吉利,但是双双折戟马来西亚的代价已经证明:只有站稳了脚跟,才能飞得更远。
但愿这种理性的市场,会从今年开始继续延续。(卫金桥/文)
不支持Flash
|